第一屏>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迎冬小雪至 应节晚虹藏

2018-11-09 14:44 | 河南日报

11月7日,立冬。

这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秋季的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田野里的虫蚁也藏匿起来,“四时尽也”。

尽管人们还沉浸在中原红叶与秋风的缱绻中,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却以张扬的姿态宣告冬天的到来。郑州的寒雨,让路上的行人纷纷穿上了冬装,即使爱美的小姑娘,也会在漂亮的裙子里套上厚厚的袜子。相隔300多公里外的灵宝寺河山上,突如其来的雪,让这里一夜入冬。放眼望去,茫茫果园,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枝头,有网友评论“落雪成诗”,煞是喜人。

冬天,有很多让人温暖的事。比如吃一顿沸腾的火锅,或者在乡间的土灶膛烤几个甜滋滋的红薯,或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倚着窗台晒太阳,抑或是“煮茶烧栗兴,早晚复围炉”。

煮茶之风,在我国古代就已十分盛行,尤其是唐人陆羽,花毕生精力,撰写了一部《茶经》,将饮茶作为高雅文化,推向了高潮。古人煮茶,围炉焚香,亦是风雅。

近几年,茶市场消费愈趋年轻化。在郑州市国香茶城,张晓楠正在和一家茶社负责人沟通供货事宜。这位90后年轻人在家乡平顶山开了一家茶室,她毕业后在北京“厮杀”了两年。一次与客户相约在茶室,对茶和生活有了另一种认识,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开始创业。

她笑着说,现在很多人喜欢“慢生活”,这个时节,室外寒气阵阵,炉火起,二三好友,围炉而坐,闲话家常,好不惬意。煮茶,既是寒风萧瑟的冬季里的一大乐事,也是现代非常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除了茶叶,先祖为了保存食物,发明了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古老的方法。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

“小雪不起菜,就要受冻害。”漯河市老窝镇木杨村的杨大叔种了5000多棵白菜,在网上发帖求助解决销路。经媒体转载,一些人吃到了新鲜的白菜,也解决了杨大叔的燃眉之急。张女士看到信息,也买了30棵白菜和20斤萝卜,“将这些菜拿回家腌制,是很好的下饭菜”。

以前,北方的菜市场一到冬季,基本就是“老三样”:白菜、萝卜和菠菜,偶尔会看到“芥菜疙瘩”,那种属于“反季节”的蔬菜难觅踪影。于是,白菜这种既能做腌菜,也能做熬菜的蔬菜,就成了冬季餐桌上的主角。

如今,市场上、超市里、网络上都能买到各种风味的腌菜,这些被时间“发酵”出来的食物,直到今天依旧影响着人们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故乡、记忆、温情等情感,成为独特的思乡标记。

近日,离小区不远处开了一家水果店,里面风物混杂,既有南方的特产,也有北方的水果。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记者还发现了一盒盒的柿饼,金黄软糯,产地桂林,与小时候吃的满身是霜、颜色深红的柿饼不一样,买了一盒尝了尝,味道不尽相同。

家乡的特产是苹果,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小时候,没有多少美味,柿子卖不出去,闲时几个婶婶坐在一起拉家常,削柿子。削皮的刀前面是弯的,一条条的柿子皮被刀宽窄均匀的分离,然后用棉线绳串起来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直至晒到干瘪,表面出现一层糖霜的时候,就收到篮子里,等到过节或有客人来的时候才拿出来。

姥姥会将剩下的柿皮熬水或放进粥里,无比香甜。如今,大多数柿子都是机器去皮,那种随着水汽氤氲飘来的香甜味道,大概只能回味了。

这几年,我省的柿子种植面积逐渐加大,品种也多了起来。禹州市刘门村近年来引进尖柿品种,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村民侯大姐介绍,他们依旧保留传统的柿饼制作方法,做成的柿饼个大、霜白、味香甜,吃起来肉质软糯,很受客商的欢迎,每年来这里采购柿饼的人络绎不绝。“自从种了柿子,我们大家的收入都增加了,真是‘柿柿如意’啊!”侯大姐高兴地说。

我们的饮食文化随着节气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春种,夏生,秋收,冬藏。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滋味儿,在五味杂陈的滋味儿中继续生活。(记者 胡春娜)

立冬——万物收藏规避寒冬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仓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过冬。立冬,不仅仅代表冬天的来临,还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冬的意思。

立冬之后,繁华落尽,视野所及,一片萧索,天地显得格外干净,呈现出一种简单、凄凉的美。河岸将河水热烈拥抱,并且越来越紧,直至抱成冰,水终于被岸留住,与岸彼此相守一冬。远方的雪花,正酝酿着席卷而来,当温暖的炭火生起,冬天就走向更深的时光。

【物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民俗】

迎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时是个重要的节日。农人劳动了一年,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补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是比较流行的补冬方式。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他肉类做成的补品。

【养生】

注意防寒保暖:入冬以来,早晚温差较大,特别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背、足的保暖。一旦受寒,就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

睡前热水泡脚:俗语“寒从足底生”,足部脂肪薄,保暖能力差,所以平时可多活动脚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外出晒晒太阳:冬季天气好的日子,不妨外出晒晒太阳,使人浑身舒适,也是很好的保健良方。日光促使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还可预防感冒等疾病。

小雪——虹藏不见闭塞成冬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夜冻昼化。

古籍《群芳谱》认为,小雪节气“气寒而将雪”,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所以称为“小雪”。此“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中所说的小雪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节令“小雪”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总体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强度较小的降雪。

【物候】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

【民俗】

腌腊肉: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在南方一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祀的供品。

晒鱼干:小雪时,海边的渔民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一般要选大鱼,去掉鳞和内脏,然后将盐、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放入锅中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的内外两侧,在阴凉处进行晾置。四到五天后,将容器内的鱼上下翻个,以便调料均匀吸收。如此再过四五天,便可将鱼挂在阴凉通风处。一般两三个月后便可取下来,剁成段,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养生】

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并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运动要节制:冬天温度的变化,可能会让人减少运动量或者是不再运动,其实这些都是不好的,运动也要坚持下去,当然,要量力而行。把室外运动变成室内运动,特别是雾霾严重的早上更是要减少运动,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跳绳等运动。(本报综合)

老家的咸菜

□刘豫东

前些天,同事送我几瓶玉堂酱园的咸菜。看到它,忽地想起了老家的咸菜来。

我的老家在豫东农村,小时候家家饭桌上都少不了咸菜。印象中母亲也擅长腌咸菜,像酱豆、糖蒜、萝卜干、咸鸡蛋、酱黄瓜等,名类繁多。

立冬前后,是吃萝卜的季节,母亲的腌萝卜“工程”就开始了。胡萝卜洗净后整个腌制,辣萝卜是由白萝卜切成条晾晒至半干,再放进咸菜缸里。

等胡萝卜腌好后,从缸里捞出,可切成片,也可切成条,滴上香油,经过腌制,颜色愈鲜艳了,放进嘴里,脆而略带甜。辣萝卜干比胡萝卜有韧性,耐嚼,吃时最好放点十三香,更有味。

一缸咸菜,随吃随取,能吃到第二年春天。那些年,母亲还会腌豆腐块,口感、外观与专业厂家稍显逊色,却也是喝稀饭时的“绝配”。

汪曾祺在《老味道》里面提到“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想想看,哪个地方没有特色的咸菜呢。像北京的水疙瘩、天津的津冬菜、保定的春不老、涪陵的榨菜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当然,还有酱菜,拿我老家来说,归德府的大有丰酱菜就很有名,创始于清代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生产经营历史,有“长江以北独此一家”之称,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有市人赞曰:“南有紫阳,北有玉堂,中有大有丰,三家酱菜美名扬。”这家酱菜厂我也曾路过,在老县城西南角。其实,我最喜欢大有丰的豆腐乳,很香。去年夏天,父亲去桂林看望老同学,捎带的礼物就有大有丰酱菜,老同学见了甚是欣喜,说最难忘还是来自家乡的味道啊。

“家常饭菜,吃出至味;平凡日子,活出向往;返璞归真,满口生香”,眯上眼,就会想起老家的咸菜——有的嫩、有的脆、有的甜、有的咸、有的辣,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众多口味融合成了老家的味道,难以比拟,难以忘记。

小雪的温度

□星子

这几天全省的气温逐渐走低,早上出门上班,就感觉彻骨的寒气,手都不想拿出来。楼下广场几位晨练的人“全副武装”,围巾、手套、羽绒服一应俱全。走出小区,天仍是灰蒙蒙的,大概和冬季天亮得晚有关。

濮阳的冬天与其他北方城市一样,冷冽又干燥,一些树的叶子掉光了,秃秃的树枝在风中颤抖着,路上只有寥寥的几个人。我略一分神就滑了一下,差点摔倒。我这才注意到,地上有一摊水。

突然想起前年的小雪,小雪节气的前一天,雪花如约挥洒下来。早晨的马路很滑,我看不清,只能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往前挪着。刚走几步,突然感觉路面清晰起来,原来是后面有车光照了过来。车离我很近,既没有鸣笛,也不超我。这束光一直照着我前面的路,让我看得清楚,也走稳了许多,直到拐弯。起初我以为司机怕滑,才这么跟在我后面慢慢地开。可等我一拐弯,车很快地就往前跑了。这束光,在冬日的清晨,给我的不仅是光明,还有温暖。

过十字路口时,我和几位行人擦肩而过。然后就听身后一声响。回头看,一个骑自行车的女人摔倒了,一个杯子从车上掉下来,在路上滚着跑。我想走过去帮她,没想到刚迈步,自己就趔趄了一下。等我稳定站直,就看见路过的两个行人扶人又扶车,一个男人追上那个滚落的杯子。没有人鼓动,没有人拍照,这种自发的行为,就是人们心地善良的一次自然选择。

走到办公室,我身体暖暖的,心也是暖暖的。在那个下小雪的早晨,这么一小段路,我看到了温暖的人,经历了感人的事,至今,想起来,记忆也是暖暖的。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