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屏>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郑州:水润绿城惠民生

2018-12-04 08:03 | 郑州日报

核心提示:郑州市正致力于打造“外部大连通、内部大循环”的水系格局,城区河道由“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逐步转变为“有河皆有水、有水皆清澈”的水生态景观效果。郑州全域生态水系芳容初现。

经过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的贾鲁河,已成为附近居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眼下,贾鲁河两岸的银杏树叶已经变黄,蓝天下走在河边感觉可好。听说明年贾鲁河治理工程就要完工,到时候河水清了,河边的路也修好了,岸也绿了,到这里走走一定可得劲!”周末,记者在贾鲁河边采访时,在附近居住的市民王丽对贾鲁河的治理充满期待。

目前,经过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的贾鲁河,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可以想见,明年,随着贾鲁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完工,这条古老的河流将迎来一场华丽蜕变,成为郑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一条河道萎缩、功能衰退、水体污染及沿河生态恶化的河流正在变成郑州的百里生态景观长廊,贾鲁河的变迁折射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水生态的发展变化。

40年来,我市努力做好“水”文章,实现水润郑州、水利百姓、水惠民生。

治水理念与时俱进

治水理念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田划小块,实行个体经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应变措施跟不上,加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灌溉面积逐年下降,农业生产受到影响。为适应农村改革新形势,扭转农田水利徘徊状态,我市多渠道增加水利投入,实行水利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大胆进行改革,鼓励个体或联户投资办水利,调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节水灌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市开始步入依法治水管水的阶段,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市迅速掀起打井配套、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工程和水土保持建设高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的治水理念开始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从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同时,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水系芳容初现

郑州水资源先天不足。如何让郑州这座缺水的北方城市“润”起来?

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生态水系规划和建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水源和河道治理工程,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三湖”接近自然生态的城市河湖连通体系。为优化提升生态水系建设水平,2013年,我市按照“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高标准编制了《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2014年6月,该《规划》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启动实施。

建设生态水系,水源很重要。随着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郑州的饮用水水源基本上由黄河水切换为丹江水,这也使得更多的黄河水可以作为生态用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调度水源,我市从邙山提灌站向金水河、熊儿河等南部河道供水,从花园口提灌站向郑州北部的东风渠、贾鲁河以及郑东新区水系供水,形成了黄河与市区内生态水系河道有效连通、水体有序流动的生态水系格局。今年已向生态水系调引黄河水2.7亿立方米。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实施牛口峪引黄工程、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石佛沉沙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等三大水源工程,以进一步保障全市生态用水。

水生态水景观提升方面,我市以实施贾鲁河和索须河治理为重点,引领带动城市生态水系景观形象全面提升。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按照“安全河、生态河、景观河、文脉河、幸福河”的建设理念加快推进,工程全部建成后,水面面积将达到11.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20.95平方公里,届时贾鲁河将成为郑州最长的“生态廊道”,一条生动的“百里画卷”,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桃花源地”,成为郑州市的一张“新名片”。同时,以城市河流清洁行动为载体,持续开展“水清河美”专项整治,大力加强河道管护,不断提升生态水系景观效果。

目前,我市正致力于打造“外部大连通、内部大循环”的水系格局,城区河道由“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逐步转变为“有河皆有水、有水皆清澈”的水生态景观效果。郑州全域生态水系芳容初现,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显著增强。

民生水务惠及百姓

如今,郑州市民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是清澈的丹江水,水质好,烧开后水垢也少。

丹江水入郑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的投用密不可分。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通水,郑州配套工程同步通水、同步达效。通水近四年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已向郑州市供水16.1亿立方米,受水人口超过700万人。郑州市主城区已基本实现丹江水全覆盖,丹江水已成为郑州市区和沿线县(市)区的主要供水水源。

除了城市生活用水水质的改善,我市也高度重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累计解决357.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以上。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我市采取多项举措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我市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8万亩,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建设也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已建成9个示范乡镇,初步实现了工程标准化、灌溉高效化、测控自动化、农田园田化的建设效果。同时,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改革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已经全面启动。

2700余河长“上岗”治河

不少市民注意到,去年以来,我市的河流旁都竖起了河长制公示牌。在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实施河长制是有效的抓手。

按照“全面、扎实、率先、有效”的总体思路,我市印发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在全省考核中总评优秀、位居前列,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行。

采取“4+1”模式,我市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库)长加巡护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全市共设立河湖(库)长2796人。成立了市河长制办公室,将22个市直部门纳入成员单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任第一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总河长,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副总河长;跨县(市、区)、开发区的主要河流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任市级河长。去年以来,各级河长已经开始履职巡河。

每条河流的情况不一样,管理举措也需要因河而异,“对症下药”。今年以来,我市在先期进行河湖库调查和健康评估的基础上,对全市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111条河流、16座湖泊、141座水库分别编制了一河(湖、库)一策方案,并按照方案中的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抓好一河(湖、库)一策落实。

水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根据我市水务工作部署,今后,将深入贯彻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坚持“安全、生态、景观、文化、幸福”的五河共建理念,以全面保障水安全为目标,以雨水洪水中水资源化、南水北调配水科学化、黄河引水调蓄系统化、水库供水最优化、水资源配置均衡化为重点,持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和水灾害防治能力,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武建玲 文/图)

原标题:水润绿城惠民生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