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春运调度会上公布,据初步预计,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增速较前几年明显放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综合近三年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增速呈明显减缓态势,春运正在孕育“拐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今年春运特点之一是总量矛盾有所缓解。通过对比三年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春运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29.1亿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3.8%。2017年春运前夕国家发改委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的数据是29.78亿人次,最后统计数据为27亿人次,同比是下降的。2018年预计发送量是29.8亿人次,预计的增速较前两年明显放缓。
首先,增速放缓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相关。春节前后人口大迁徙是中国特有的风景,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学生、农民工和城市新增人口,越来越多地向大城市集中。在春节期间他们都有回家的需求,造成了春运客流方向具有明显的单一性,节前客流从大城市流出,节后向大城市流入,愈发增加了客运的难度。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更多人选择就近就业,缓解了春运单向客流这一矛盾。
其次,客流增速减缓与百姓生活变化相关。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无论离家多远,只要有可能,人们都会选择回家过年。但北京铁路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据客票处数据显示,近两年春节前夕,50岁以上乘坐铁路进京的旅客明显增多。这说明反向来一线城市与子女团圆的客流开始增多。此外,过年出国旅游的人数明显上升,也成为百姓过年的新选择。
那是不是说,春运客流增速放缓,“春运难”就消失了?从目前看还不是这个概念。我们通常说的“春运难”主要指铁路春运压力巨大,更多表现在火车票“一票难求”。
先解释一下预计的数据是如何算出来的。
针对春运客运量,铁路、公路、民航等系统有自己不同的统计预测方法。铁路数据预测简单说就是由运力定运量,有多大运能就算多少人次。公路,则不同于铁路、民航,公路的预算更为困难。公路是根据上一年的情况,考虑运力,再平衡各省份上报的数字之和得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个“概数”。水运也是如此。民航的数据则是根据民航能提供的航班运力和上年春运客流增加情况综合测算的。所有数据上报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再对数字进行综合,就有了大家看到的2017年的“29.78亿人次”这一数据。其中,铁路和民航的旅客发送量,所占比例仅为15%左右,大部分旅客还是公路出行。
通过这些统计方法,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信息,在当前春运运力紧张的阶段,春运客流量数据,尤其是铁路的数据,并不能代表旅客需求,而是运力供给数据。照此原理,我们来对比下刚刚发布的数据,2018年预计全国铁路、民航旅客发送量分别增长8.8%和10%,仍保持较快增速。
也就是说,加上新增运力和调动所有能支援的“家底”,今年春运,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能达到3.88亿人次,增长10%。实际需要乘坐铁路出行的旅客数据可能还远远不止于此。
这么看来,“春运难”或将继续存在。但从长远看,一方面我国还将不断坚持加大铁路建设,另一方面利用科技手段充分合理调度,也是缓解“春运难”的有效方法。更可喜的是,今年兰渝、西成等一批铁路新线相继开通,大幅提高了川渝和西北方向的客运能力,这些地区运力紧张的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CAHTAG14;31]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