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碾馔背后的故事

2020-07-26 12:23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7月25日,暑热难耐,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古贤村冷库,村支书党志伟打开大门,大股冷气扑面而出。零下18度的冷库中,整齐地码着一层层的箱子,箱中所装之物叫做碾馔。

古贤村冷库中的碾馔制成品

2020年7月25日,暑热难耐。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古贤村冷库,村支书党志伟打开大门,大股冷气扑面而出。零下18度的冷库中,整齐地码着一层层的箱子,箱中所装之物叫做碾馔。

“新麦微炒碾为条,曰碾馔”。碾馔,又称“捻转”“碾转”“连展”,目前是古贤村乡村振兴的主打产品。

曾经是度饥荒的应急食物

关于碾馔的记载,最早源于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其诗《邻曲》有云,“拭盘堆连展,洗酺煮黎祁。”

明代王誉昌在《崇祯宫词》的描述也很诗意,“麦为捻转樱桃熟,碧浅红深白玉盘”。

制作碾馔的工具—碾子

古书的记载总有一些浪漫主义色彩,但在党志伟看来,“小时候吃碾馔,纯粹是被逼无奈,那个时候意味着饿肚子。”

在古贤人的记忆中,以前吃碾馔多在立夏至小满期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百姓为了渡过饥荒,只能提前收割一部分尚未成熟的小麦,制成碾馔以充主食。

如今是大饭店的“稀罕物件”

历史的车轮隆隆而过,改革开放让填饱肚子早已不是问题。而在古贤人的舌尖记忆中,碾馔又成了一种乡愁和符号。

在古贤村村口,建有小麦博物馆。馆长牛长河说起温县小麦一脸骄傲,面对各种来访者,他总是顺溜地说起,“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温县小麦看古贤”。

村里的年轻人,说起“青黄不接”都没有了切身感受,但对吃碾馔依然情有独钟。

“这个东西很好吃,小麦快成熟的时候我妈总给我做这个吃。”

“很多大饭店都从我们村买碾馔,用它做的菜变成了稀罕物件。”

有些人开始研究它的功能功效,指出青麦制成的碾馔“富含多重氨基酸、维生素,其麸皮可增加皮肤的光泽和弹性……”有些人则研究了碾馔制作的标准化流程,从选麦、割麦、打麦、刷油等等,历经十几道工续。

“总之,生活好了,大家变着花样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支书党志伟这样总结道。

从度饥荒到大产业 小碾馔让农民增收6倍

乡村振兴的大旗猎猎作响,乡村干部一直琢磨着产业兴旺。怎么把小碾馔做成大产业,是古贤村两委干部的一块心病。

经过充分调研,村干部算了一笔账。

古贤村种了1500亩小麦。按照传统的种植方式,亩产小麦1200斤,按均价1.2元,每亩毛利1400元。如果把小麦制成碾馔,按照均价10元/斤出售,亩产值约为1万元。按照这个算法,农民每亩地增收8600元,最高可增收6倍以上。

再加上小麦质量好,工艺传承千年底子好,种种优势让村干部下定决心大力发展碾馔大产业。

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解决分配方式问题,利用60多万专项扶贫资金建设200吨冷库解决仓储问题,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解决品牌问题,举办碾馔文化节解决宣传问题。

在温县县乡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古贤村接连出招,解决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问题。

“我们就想把小碾馔真正发展成大产业,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党志伟说。(少林 卢旭丹)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