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中国梦·黄河情】武陟:“一观一渠”喜看黄河谱新篇

2020-09-18 13:15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9月16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感受“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魅力。

9月16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感受“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魅力。

嘉应观里荡新声

在武陟县嘉应观,红墙碧瓦飞檐斗拱,还有御碑亭,八音钟,无一不诉说着历史的发展变迁。在无尘殿前,一群群身着校服的孩子们正在参加学校组织研学活动。

悠扬低沉的泥埙演奏,铿锵有力的黄河号子,孩子们认真地学习黄河传统文化,感受它们的无尽魅力。

“一部武陟发展史,半部黄河变迁图,”据嘉应观景区党组书记翟嵩峰介绍,黄河千里长堤起于武陟,千里悬河起于武陟,这里的历史风物、民风民俗里都深植着黄河的基因。

“古之善治国者,必善治水”,而武陟嘉应观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人与河抗争历史的庙观,被誉为“黄河故宫”“万里黄河第一观”,她是黄河文化的瑰宝,是治理黄河的博物馆。

嘉应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曾在清代作为治水衙门使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度是人民治黄工程的指挥部。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第一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都在这里工作、调研过,他们的办公室旧址里陈设着简陋的桌椅条几,衣柜食盒见证着那些艰苦岁月里,这些水利专家为新中国的治黄事业作出的贡献。

翟嵩峰说,为了让黄河文化代代传承,从2019年开始,武陟县聘请专业团队,打造与黄河有关的研学课程及传承实践项目,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黄河盘鼓、大圣鼓、怀梆、黄河号子、黄河抢险石头树梢梱、大河遗风民间传说故事及歌谣小曲调等数十种。其中,黄河泥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武陟县多家中小学校列为课堂学习内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嘉应观内,黄河泥埙传承人王建现场吹奏并展示制作过程,身着古装的孩子们一齐用黄河泥埙演奏了一曲委婉动听的《茉莉花》,赢得听众热烈的掌声。

胜利渠首谱新篇

如果说,嘉应观记述了古代治黄功勋史,那么人民胜利渠则是治黄史上的一座杰出丰碑。

人民胜利渠渠首闸位于黄河北岸武陟县秦厂大坝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中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

“人民胜利渠最了不起的地方不仅是在黄河上开了口,还使黄河变害为利。” 翟嵩峰介绍,1950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将《引黄灌溉工程计划书》呈水利部转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亲批。1951年1月,工程的勘测规划和设计工作启动。仅用了一年多时间,第一期工程便胜利竣工。1952年4月12日举行了防水典礼,工程被命名为“人民胜利渠”。

人民胜利渠的兴建宣告了新中国黄河治理首战告捷,打破了外国专家 “黄河无法治理”的论断,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河在武陟曾经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如今这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滔滔黄河早已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在新时代勤劳人民的智慧和努力下,它必将书写新的“黄河故事”,奏响新的乐章。(王娜 文/图)

(完)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