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刘卫平:让世界爱上中国味

2019-08-16 16:58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20年来,河南给了刘卫平一个机会,刘卫平则还了河南一份精彩——由他创办的卫龙食品,成为了中国辣条领军企业。

20年前,一位名叫刘卫平的湖南平江小伙儿,凭着一股闯劲,怀揣一个梦想,只身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河南漯河。

20年来,河南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则还了河南一份精彩——由他创办的卫龙食品,成为了中国辣条领军企业。

刘卫平说,他要让“世界爱上中国味”。

一场说走就走的创业

刘卫平清晰地记得他来到河南的日子。

1999年8月4日,来自将军之乡的刘卫平,像家乡的前辈们那样,凭着一腔热血,离开家乡,一路向北,从平江到长沙,从长沙踏上了河南漯河的土地。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也许没人相信,刘卫平的创业初衷,仅仅源于他的一个想法和一张地图。

“平江是辣味食品的发源地,我当时有好多老乡在西安和洛阳创业,我也把创业方选在了北方。我就找来一幅地图,沿着主干线划了一下,圈定了郑州和漯河。”刘卫平说,“之所以选择漯河,是听说那边有个双汇。我想,就去那里吧。”

下了火车,刘卫平找到一家简陋的小旅馆休息。天亮后,他就开始了对市场的考察。带着初生牛犊的果敢与湖南人的爽朗,刘卫平转了两天,就将产品定了下来,让弟弟刘福平从家乡带人到漯河开始创业。

“庆幸的是,辣味在漯河还是蛮受欢迎的。”刘卫平说。

因一碗牛筋面诞生的“卫龙辣条”

卫龙食品的首次进阶是在2000年。

有一天,刘卫平与老乡一起吃饭,发现一种叫“凉皮”的小吃。当时正值黄豆大幅涨价,而黄豆是生产豆皮、酱干的原料,因此导致豆皮、酱干行情持续走低。刘卫平发现凉皮口感不错,价格也比较低,就萌生了学习凉皮做法的念头。虽然后来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但升级产品的想法自此一直萦绕于心。

“后来有一次在漯河的一处河堤上,我遇到一位卖牛筋面的老太太,看着很有意思,我就买了一碗,吃起来发现口感不错,就问她是在哪里做的。估计是怕我抢生意,她一开始还不肯告诉我。”刘卫平笑着说道。

经过一番询问,刘卫平终于找到了牛筋面的生产地。那是一个只有一台简易膨化机的小作坊,一星期才能卖完一包面粉做出来的产品。当刘卫平说一次性要6包面粉的产品时,店主很是惊讶,怎么有人会要那么多。

“谈妥后,我交了押金,让店主改进磨具。一个星期后,产品出来了,我们加了点辣椒面,变成一种咖啡色的产品,有点像鳝鱼,于是就起名叫‘鳝鱼条’。市场反响很好。”刘卫平说,后来因为名字叫起来比较拗口,便改成了“鱼条”。

也就是从那时起,卫龙食品正式进入了牛筋面生产领域。

2002年左右,经过改进设备,卫龙食品的牛筋面生产量猛增,从一台机器逐步增加到几十台。“鱼条”也因其独特的辣味,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称为“辣条”。

同一时期,“卫龙”商标成功注册,“卫龙辣条”正式诞生。

经过反复试验与改善,由传统小吃牛筋面演变而来的卫龙大面筋、卫龙小面筋因质优价廉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辣味食品,十几年来一直畅销不衰,至今仍是“辣条界”的典范。

“河南就是我的宝地”

对刘卫平来说,河南不仅是他梦想实现的起点,还与他有着不解之缘。

河南为刘姓祖根地。10年前,刘卫平到鲁山拜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人说临颍县有个豢(huàn)龙村,传说刘姓始祖刘累曾在那里养了7年龙。刘卫平听闻后十分兴奋,第二天便带着家人前去拜祭。“养龙就要喂龙,而我们就叫卫龙。”说起这段缘分,刘卫平深有感触,“河南就是我的宝地啊。”

对于河南,刘卫平已经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他已把河南当作了“第二故乡”。

从寂寂无名到声名在外,刘卫平用20年的时间,在河南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卫龙辣条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成为童年难以忘怀的味道。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刘卫平和卫龙辣条的故事还将在中原大地上继续。

从最初的每天6包面粉用量,到现在每天用量12000包,每天产出辣条三到四千万包,成为全国辣条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但卫龙辣条的目标不止于此。

稳健与务实,是刘卫平的经营哲学。如今的卫龙食品在智能制造方面加大投入,引入机器人等新技术,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打造传统美食娱乐化、休闲化、便捷化、亲民化的第一平台,将中国的传统美食发扬光大,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向世界分享。

刘卫平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他和全体卫龙人的的历史使命就是 “让世界人人爱上中国味”。(朱宝君)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中国搜索拥有中央网信办批准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资质,转载本网稿件请注明来源为中国搜索!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