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王海蛟: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2019-08-26 12:10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王海蛟教授表示,做大做强基层医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这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漯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教授(前排右二)和医疗团队会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人口大省河南,如何推进全民健康?

2019年1月18日上午,在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始前,第二场"代表通道"在河南人民会堂如约举行。

在基层工作几十年的省人大代表、漯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做大做强基层医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一名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何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来到漯河?一个市级医院为何能够历经数代人持续发展,在全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深切体会 让他选择扎根基层医院

“北医三院的骨科,尤其是脊柱外科在全国是非常知名的。按当时的情况,如果我愿意,留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是没有问题的。”王海蛟院长说。

但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对老百姓看病有多难,他有着深切的体会,因此,他坚持回到了离老家叶县几十公里的漯河,为家乡百姓服务。

王海蛟院长提到的切身体会,发生在他上小学的时候。

“有一次突然发高烧,村医治不住烧。那时候家里条件差,没有自行车,父亲就背着我走了半天才到了县医院。看到父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情景,我泪流满面。当时就想,如果村子附近就有好的医生,好的医院该多好。”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考上医学院,好好为老百姓看病。

王海蛟院长坦言,回漯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被当时漯河市委市政府“三不要”的人才招引政策和曹冠东老院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所感召。

1995年,王海蛟来到漯河市中心医院,组建了关节脊柱外科,担任科室主任,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回漯河上班后的一件事,对我触动非常深,让我更加坚定了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王海蛟有个大娘,20年前得了心肌梗死,家人带着她到北京、上海等地辗转6家医院,都因为人满为患住不上院。

他们又回到漯河,找到他,心肌梗死需要做搭桥手术,但当时医院没有这个设备和技术,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

“我帮忙联系,大娘终于进了北京一家医院,但两天后又回来了。为什么?因为要交15万的押金,而她们交不起。大娘一家在我面前抱头痛哭。后来,大娘不在了。”

这件事在王海蛟心里扎下了一根刺——他想:老百姓看个病怎么就这么难?如果基层医院也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人才,那就不会发生大娘这样的悲剧了。

王海蛟教授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张永辉博士讲授科研论文撰写注意事项

慈心仁术 性命相托必全力以赴

2000年前后,一位心急如焚的母亲带着她22岁的罗锅病儿子找到了王海蛟。

“王主任,这孩子我们已经跑过好多地方,眼看要瘫痪了。我手里只有五万块,再多我都不给他治了,您行行好,想想办法救救他吧。”

经问诊和仔细检查,王海蛟教授发现孩子六岁时曾在外地做过一次脊柱手术,是一位严重的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脊髓压迫症,由于脊髓周围疤痕粘连严重,再次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很大,但不做手术孩子会很快瘫痪。这类手术不仅需要医生高超过硬的技术,还需要在楔形截断的脊椎骨里植入一个可调节高度的人工椎体。当时这种特殊内植物只有美国一家公司拥有,价格昂贵。

“我通过各种渠道辗转联系上了这家公司的经理,对他说,这个患者经济条件很差,你们能不能赞助一个可调式人工椎体,我们把能减免的费用都减免了,想法把这个手术做了吧。”

经多方协调,手术成行。然而,在打开患者身体时,王海蛟发现其手术难度超乎想象。

“为什么那么难?因为这个孩子曾做过一次手术,结果导致8根椎骨粘连,这种粘连程度,致瘫的几率非常高。打个比方,就像几根面条搅到糊涂汤里,手术既不能造成‘面条’牵拉,还要将‘面条’下方的‘鸡蛋’完整取出来。”

王海蛟教授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在手术台前紧盯13个小时,单纯暴露5个小时,像蚂蚁啃骨头一样,硬是扛下来了这台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孩子终于可以直立行走了。为此受过太多苦难的母亲喜极而泣。

这台手术的成功,不仅为病人带来了新生,也让王海蛟教授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因为采用可调试式人工椎体矫正脊柱畸形,这在国内是第三例。

王海蛟教授和他的团队就是这样,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完成了一台台在常人眼里难以想象的高难度手术。

20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设有关节、脊柱、创伤、手外四个专业,科室先后获批河南省特色专科,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漯河市科研创新型团队。

王海蛟院长(前排左二)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丹尼波特教授(前排左三)签署骨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合作协议。

要服务好患者 首先要先做强自己

2018年11月18日,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Daniel Porter教授一行来到漯河市中心医院,对医院30多名拟赴英留学人员进行面试和英语水平测试,为下一步赴英留学做准备。

“‘百人留学工程’是医院给医务人员赴外留学进修提供的宝贵机会,我们一定珍惜,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学好英语,为赴外留学做准备。” 医院高血压科医生李文雅面试通过后兴奋地说。

这一幕,只是医院实施人才振兴计划的一个剪影。

为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漯河市中心医院大力实施“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百名骨干留学工程”和“人才学历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等知名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百名骨干留学工程”首期赴美访问交流顺利结束、赴英访问交流将于近期实施。

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在对重点学科在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立项申报、经费支持、设施条件等方面,不惜投入重金给予支持,每年用于科研方面的奖励平均在200万元以上。

在最新一轮的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评审中,漯河市中心医院有7个学科获批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学科获批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省级学科的数量位居全省地市级医院前列。

区域性医疗服中心建设是漯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提出的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十大医疗中心中,漯河市中心医院承建了6个。

千方百计 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从医数十年,王海蛟院长深知,要想让老百姓就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就要千方百计和基层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立资源共享联系。

为此,医院牵头组建了多个专科联盟,成立了漯河市远程门诊、远程诊断中心,和国内100余家大型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联合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与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级卫生室建立了远程医疗等合作关系。

该市召陵区老窝镇老窝村村民常会雨就是远程诊疗的受益人之一。

春节过后,常会雨一只手臂出现无力症状,就到该镇卫生院检查,但镇卫生院条件有限,查不出病因。于是,该镇卫生院主治医师与漯河市中心医院取得联系。通过远程诊疗,常会雨的病被确定为高血压引起的轻度脑梗死。他随即在该镇卫生院接受了治疗。

“真是太及时、太方便了!”常会雨感慨地说。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少跑路,少花钱,强化医联体合作是重中之重。”王海蛟说。

下一步,医院将引导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让基层医疗服务真正强起来,真正让群众有序就医,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朱宝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搜索拥有中央网信办批准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资质,转载本网稿件请注明来源为中国搜索!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