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廖平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22-07-27 08:21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廖平安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上兢兢业业,为漯河市乃至黄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廖平安(左)和团队成员在做研究。

廖平安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1988年从华中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市农业科学院工作。廖平安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上兢兢业业,为漯河市乃至黄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至今,廖平安担任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漯河综合试验站站长。2020年,他任河南省抗赤霉病小麦工程技术中心主任。2011年至今,他一直是“河南省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选育和应用”重大专项负责人。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近日,记者见到廖平安时,他正和团队科研人员一起在实验室忙碌着。温和、亲切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工作时,他认真、严谨。

“廖所长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廖所长的带领下,我们这几年的育种成果非常多,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廖所长很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不管谁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这是团队成员对廖平安的评价。

促进小麦增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廖平安的工作目标。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小麦增产的主要途径。农业研究工作具有周期长、连续性强的特点,尤其是选育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10年时间。其间,科研工作者还要日复一日地管理、观察等。

“将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后,再经过若干代自交,需要花费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优中选优。之后,参与省级、国家级的试验,评判种子在其他地方的适应性。再经过四五年的实践检验,适应其他地方环境的种子才会通过国家审定。”廖平安告诉记者,他和团队成员像农民一样,常年和土地打交道。他们不仅需要跟农民一样播种、收割,还需要观察、记录小麦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并进行相应的干预,确保最终选出综合表现优异的种子。

“麦株高度、穗粒数、籽粒品质等都是我们选择时的重要依据。”廖平安说。

今年4月,正值小麦生长关键期,疫情袭来。受疫情影响,我市主城区范围内禁止机动车上路行驶。廖平安和团队成员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骑两轮电动车往返于家和五里岗村的试验田之间。

“麦子生长可不等人。我们没有因为疫情耽误一天的科研工作。”廖平安说。

小麦育种工作常常让人感到身心疲惫,但是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时的成就感,让廖平安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科研工作,在试验田、实验室里默默耕耘。

主持选育9个小麦新品种

据了解,自参加工作以来,廖平安共主持选育小麦新品种9个:漯麦6010、漯麦163、漯麦906、漯麦47、漯麦116、漯麦36、漯麦39、漯麦40、漯麦49。其中,漯麦163抗倒性强、低铬积累、商品性好;漯麦49中抗赤霉病,填补了黄淮麦区无中抗赤霉病品种的空白,使黄淮麦区赤霉病抗性育种上了一个新台阶;漯麦36品质达到中强筋标准。

这9个小麦新品种都通过了省级审定和国家审定,助力黄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增产、农民增收。

作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漯河综合试验站站长,廖平安积极为漯河、许昌、平顶山等地的小麦生产服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组织技术培训。他组织开展了“砂姜黑土地力提升技术”等一系列研究,有效解决了农民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漯河日报记者 陶小敏)

(漯河市委网信办供稿)

责任编辑:郑佩敏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