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南隅高平南街上,有一处在老城已不多见的高大雕花门楼,硬山式的屋顶风格古朴,精致的墀头砖雕保存完好。这是我市首批挂牌的历史建筑——高平南街8号。
高平南街8号是一处以青砖楠木构建的封闭式四合院。据专家考证,高平南街8号现存的建筑始建于清代。除临街的门楼外,现保存较好的还有一处北正房、一处东厢房。
北正房建在低矮的青石台基上,由两端的山墙承重,面阔5间、进深5架梁。房屋外檐有3根圆柱形的檐柱支撑。目前,房屋大体保持初建时的面貌,青砖山墙保存完好,屋内的分隔墙和梁架尚存,门板也尚存。
东侧厢房同北正房一样,建在低矮的青石台基上,不过大小只有面阔1间、进深3米。房屋由两端的山墙、柱子、桁架承重,外檐有2根圆柱形的檐柱支撑。目前,东侧厢房的青砖山墙和梁架保存完好。
院子里原有的西厢房、南正房和入口处的侧厢房已经倒塌,只存基础和若干残墙,院门内侧正对门有一处影壁,但其上面的字迹已不可辨认。
有个形容古代富贵人家的成语叫“高门大户”,高平南街8号标志性的高大雕花门楼表明当年这个院子的主人肯定是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据考证,这里是民国时期洛阳有名的商人冯云阁的老宅。”我市老城历史文化学者李健虎说。
据李健虎介绍,冯家自明代由山西来洛,辈辈经商,高平南街上大部分房产是冯家的。冯云阁是冯家在民国时期的主事人,冯家当时有火柴厂、药厂、棉花加工厂等产业,商号“冯万泰”和“万泰成”,主营药材、棉花、布匹、粮食等。冯云阁在城北邙麓街还设立有货栈,依托陇海铁路,源源不断购进外地洋货,并向外地销售本地的土产,生意做到了全国。
“在当时的洛阳商界,冯云阁的商业理念超前,经营灵活,初具现代企业雏形。”李健虎说,在传统商人还在大街设肆坐等顾客时,冯云阁已经有了打造品牌的概念。他家药厂生产的人丹等药包装精美,并且上面印有冯云阁的头像,与其他药厂生产的区分开来,成为自己的品牌。
纵然时过境迁,高平南街8号遗存下来的大气精美的历史建筑,仍然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洛阳日报记者 郭秩铭)[CAHTAG17;34]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