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叶县:村民变“股民”村集体经济美了乡村富了民

核心提示:近日,“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平顶山叶县,通过走访保安镇、常村镇、龙泉乡等多个村庄,实地走访村集体企业,感受到该县在村集体经济多模式发展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贫困到领跑,完成完美蜕变。

游乐园:游客坐着气垫船沿着七彩滑道,从山上滑到山底水池

“我们游乐园最受欢迎的就是高山崖壁玻璃飘滑,游客们可以坐着简易的气垫船,沿着七彩滑道,从山上滑行至山底水池,还可以坐游船,累了,那边还有餐厅”叶县保安镇杨令庄村村委主任汪志平,指着自己村里刚建不久的游乐园说,“游乐场(园)试营业即将1个月,总收入大概是23万多,今年底我们村集体经济总收入预计突破100万元。”

近日,“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平顶山叶县,通过走访保安镇、常村镇、龙泉乡等多个村庄,实地走访村集体企业,感受到该县在村集体经济多模式发展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贫困到领跑,完成完美蜕变。

游乐园建起来,“空心村”热闹起来,实现家门口就业

作为一个偏僻的山区村,杨令庄村因紧挨马头山,过去通往外界的路并不发达,“之前吃水都困难,我们村地势高,打井都得打一二百米,还不一定出水,山前900多亩荒地,土壤贫瘠,没法种庄稼”杨令庄村村主任汪志平一脸踌躇地告诉记者。因当地乡镇企业少,村里的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村子逐渐变成了“空心村”。

映入眼帘的便是马头山、黄花寺水库

村外是马头山,山下就是黄花寺水库,在水库周围该村建起了环湖跑道。“山前900多亩荒地,一直闲着,我们也想发展点啥,可去哪里找启动资金,发展啥企业,我摸不清”,汪志平介绍。2019年,该村终于吸引到许昌优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投资,当地镇政府以资金入股占19%,该村以900亩荒山入股等占51%,第三方以资金+技术等方式参股占30%,多方共同集资700多万元,建起了马头山游乐园项目,“保安镇党委政府牵的线,实行公司化管理,年底按股分工”。

“我们村的贫困户,18年脱贫28户,19年脱贫78户,今年受疫情影响只脱贫5户16人,还剩几户”,村委主任汪志平介绍,“咱就是想发展乡村旅游,安排小吃街,增加杨令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尽早实现全部脱贫”。目前,该游乐园项目已于今年3月启动,目前在扩建施工中,预计6月中旬建成。

“保安镇以燕山水库和南部旅游线路为重点,打造杨令庄村游乐园,吸引叶县乃至平顶山周边游客前来观光娱乐”保安镇镇长许文平阐述道,该镇还打造了罗春野生动物园、燕山水库豫晨庄园等,实现资源变资金,村民变股民,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周边的群众、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

贫困乡的“逆袭记”:缺工人 镇长喊你来报名

“我主要负责采菇、上料等工作,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之前在南方打工,工资不高消费高,一年到头落不住钱。这个厂在2018年建成后我就来了,来这儿一年多,我家实现了脱贫。家里六口人,俩老人都有病,现在在这里上班,能

照顾家里。”在蘑菇生产车间,站在滑动采菇架上采菇的周玲对着记者说。

采访团记者们来到位于保安镇东北方向25公里远处的龙泉乡草厂村,在更换工作服、佩戴一次性鞋帽、头套、消毒等一系列措施后,走进专门无菌生产的菇房,菇房十分凉爽,里面全是高3米左右分为六层的立体化育菇盘。“无菌生产车间,菇的生长期温度需要25摄氏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蘑菇品质,我们刚刚更换了基料,再过20天就能长出新鲜的蘑菇了。”该企业负责人张中良说。

王志远指着龙泉乡三资办的集体资产清查表,“2017年前,这表格上最多的数字就是“0”。全乡35个行政村,超过80%是集体经济空白村。”据王志远介绍,自2017年以来,该乡先后规划了食用菌生产、特色种植和制造加工3个产业园区,对接农村集体经济,资源互补节约利用,“大招商”大获丰收,全乡产业结构也快速调整。

龙泉草厂食用菌产业园:蘑菇、正在采菇的村民

龙泉乡蔬菜大棚:绿色蔬菜

截至目前,龙泉乡已招引企业41家,包括全县仅有的两家村级出口企业,总投资14亿元,安排就业4000余人;带动全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4万余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60多家。“现在乡里的一大问题是,产业多,工人不够用了。”龙泉乡党委书记王志远说,下一步乡里计划在附近的“空心村”内发展工业,把贫困户安排到厂里打工,实现精准扶贫。

龙泉乡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正在焊接的贫困户村民

曾经的省级贫困县——叶县,得益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释放的大量“红利”,贫困户们纷纷脱贫致富,于2019年5月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艾草种植连成片,就业不出乡

常村镇月台村:碧绿的艾草接连成片

驶入常村镇月台村的乡间小路,记者透过车窗看到路两旁的田地里碧绿的艾草接连成片,阵阵艾香也扑面而来。在一个艾草加工厂内,几十名工人正在快节奏的忙碌,装艾脐贴药丸、贴标签、叠纸盒、装盒、装箱……行云流水间,一盒盒艾脐贴从最原始的艾草摇身变成精美的成盒产品,被装上车销往市场。

“装一个盒子8分钱,一天下来,装上千个盒子不成问题,能赚80多块钱。”村民李花让说,她就是月台村的村民。年初时该厂成立,她趁有空就过来装盒子,“按个数算,每个月最多能挣个两千多,比在家闲着好”。

“现在我们艾草厂发展到180多个村民来上班,其中贫困户60多人,周边村50多人,艾草厂总共200多人”月台村党委书记李金海说。

月台村艾草厂:正在装艾脐贴药丸、贴标签、叠纸盒、装盒、装箱的村民

月台村所在地属于丘陵地带,面积虽广阔,土地却十分贫瘠,“小麦亩产才三百斤左右,后来经人介绍,可以种艾草,它耐旱,比种粮食收益高”月台村党委书记李金海讲到,2019年,他征求村民意见,进行全村动员,最后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共流转村民丘陵土地2100亩,使用扶贫资金150多万元购买艾根并进行栽植。

2000多亩大规模种植艾草,销路在何方?这就不是一个村能解决的问题,常村镇政府通过对外招商,成功引进了艾草深加工项目的入驻。“凡是村集体经济种植的艾草,都集中销售给我们厂,价格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产品我们将销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艾草深加工企业负责人马金鹏告诉记者。

“现在艾草每亩地保守收益4000元,除去地租、股民保底分红、人工费、生产资料费等,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不成问题。”常村镇党委书记赵幸伟说。

在叶县作为国家集体经济试点的几年中,越来越多像杨令庄村、月台村这样的村子,依托集体经济打响了脱贫攻坚的“翻身仗”,“强村富民”逐渐成为常态。截至目前,该县554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覆盖率达100%,其中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17个,收入10至50万元的行政村有210个, 所有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在5万元以上。(记者 张顺)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