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制鼓人刘太:匠心守望 鼓音传百年

2020-07-30 16:09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咚咚咚……”7月30日,一阵阵清脆浑厚的鼓声从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刘太家中传出,他正手拿两支鼓槌在已制作完成的手工牛皮盘鼓上不断地敲打着,校验鼓音。

刘太正在钉鼓钉(通讯员 陈桉 供图)

“咚咚咚……”7月30日,一阵阵清脆浑厚的鼓声从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刘太家中传出,他正手拿两支鼓槌在已制作完成的手工牛皮盘鼓上不断地敲打着,校验鼓音。

今年68岁的刘太,从小跟着父亲和爷爷学习制鼓技艺,是宝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黄制鼓”代表性传承人。

“刘家制鼓由来已久,相传是从唐代开始。目前有考证的进入非遗保护名录的是从刘太的爷爷刘长林算起,刘太的父亲刘留柱为第二代,刘太为第三代。”赵庄镇文化站负责人黄振华介绍。

刘太和李巧正在测量鼓皮(通讯员 陈桉 供图)

刘太家的院子里堆满了锯、刀、斧、锉等制鼓的工具和牛皮、榆木、铁钉等原料,仓库里堆放着大小不一的盘鼓、腰鼓、鞭鼓等近10个类型的牛皮鼓。刘太介绍,制作一只鼓,有取材、定料、合圈、上漆、钉面等十几道复杂的工序,长达两个月。制鼓分为木材加工、皮料加工、成品加工三个方面,木材以家槐、桑树、榆树、椿树、桐树为最好。把选好的干木材按照需要截成木段,再按照鼓的大小打上墨线,用手锯锯成弓形木板,再用自制的牛皮胶黏合成鼓桶,打磨光滑,以备张贴上鼓皮。牛皮以黄牛、红牛皮为佳,放在加石灰的冷水中浸泡,待皮上毛发全部脱落,然后用利刃刮去皮上残肉后,放在通风透光处晾干备用。制作成品时,把牛皮按鼓的大小切成圆形,张贴在鼓桶上,再用鼓钉钉上牛皮,最后切掉牛皮毛边,刷上油漆。

刘太在合鼓圈(通讯员 陈桉 供图)

“我们手工制鼓一直采用纯正的原料,用的是黄牛皮,皮子不揭层,只做一面鼓。机制鼓大多用的是水牛皮,一张皮能揭成4层。我公公80多岁时还能做活儿,他对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容不得半点瑕疵。”刘太的老伴儿李巧说道,她也是“大黄制鼓”代表性传承人。

刘家做的牛皮鼓制作工艺精良,尺寸各异,小到直径5厘米,大到直径4米,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价格也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产品除了销往我省各地外,还远销北京、上海、湖北等地。

李巧在整理制作完成的手工牛皮盘鼓(通讯员 陈桉 供图)

如今,让刘太欣慰的是,儿子刘高尚也爱上了这门手艺,使“大黄制鼓”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宝丰县委宣传部供稿 柳真真 陈桉)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