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切换>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老年人热衷输液“通血管”专家:或增加风险

核心提示: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不少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主动到医院或诊所要求输液。那么,这种“输液”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真的有用吗?

进入冬季之后,家住郏县县城的王老汉便开始到诊所“输液”。70岁的他本身并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只是体检中发现脑血管有点硬化。“身边的老人都说,每年换季的时候,输点脉络宁和丹参,可以疏通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病。”他对女儿这样说道,而他这样“主动输液”已经坚持了几年。

记者采访了解到,“每年定期输液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种传言在一些圈子里流传。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不少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主动到医院或诊所要求输液。那么,这种“输液”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真的有用吗?记者近日采访了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孙新艳。

主动输液没必要

孙新艳说,随着天气转冷,心脑血管疾病到了高发期,每年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老年人担心发病来到医院主动要求输液,输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脉络宁、丹参、血塞通等。对于这些没有出现症状的病人,他们一概拒绝,“没有输液的必要,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孙新艳解释说,利用定期输液来疏通血管,只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证明,是不可信的。然而,不管医生如何解释,仍然有不少老人迷信这个说法。其实,个别散播这种传言者是怀着营利目的的,而老人们输液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像王老汉这种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人,脑血管硬化是一个自然的衰老现象,不必过于忧虑,只要心态平衡,平时注意饮食和锻炼就可以了。”孙新艳说,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发生过脑梗的病人,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让指标控制到基本正常即可,同样没有必要输液。

可能带来风险

输液不仅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没有用,而且可能带来风险。孙新艳说,医生遵循的治疗原则一直是“能口服(药)就不打针,能打小针就不打吊针”。因为任何一种药物都有毒副作用,有的副作用很快就会显现,而有的副作用则缓慢长期地危害人们的身体。老年人盲目输液会加重心肾的负担,反而会增加一些风险,比如诱发心功能不全、药物过敏等。她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因盲目输液而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的病例。

一名63岁的老太太因为有过脑梗病史,担心发病,十余天前主动到诊所输液,结果输到第三天的时候,出现了口齿不清、一侧肢体无力的症状。家人急忙将老太太送到市二院神经内二科病区治疗。孙新艳说:“这位老太太之所以发病就是盲目输液造成的。每个病人来就诊,我们都会反复强调不要主动输液。即使是出现脑卒中症状的病人,来到医院需要输液的时间也很短,主要是口服药和锻炼。”

孙新艳说,没有指征而盲目输一些活血药物,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来说,会增加出血风险;由于药物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严重的有可能出现肝损伤或者头晕、头涨等情况;反复输液还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概率。因此,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征,建议老年人不要盲目输液。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最重要

那么,冬季来临,老年人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孙新艳说,高盐高油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出血,最终出现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我们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首先,日常饮食要清淡,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其次,戒烟限酒;再次,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最后,要认识到衰老是自然现象,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或疲劳过度。此外,老人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如果发现有“三高”症状或动脉硬化,要早诊断、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药。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口齿不清、肢体无力等不适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记者 王春霞)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李霞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