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切换>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洛阳调琴师黄永更:见证钢琴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8-12-11 14:32 | 洛阳网-洛阳日报

核心提示:近日,记者见到了有近40年调音生涯的调琴师黄永更。从1979年开始学习钢琴调音至今,近40年里,他曾为国内外多名著名钢琴家调琴,也见证了钢琴从“奢侈品”到“大众娱乐器材”的演变。

黄永更手握调音锤为钢琴调音

为了不让邻近琴弦干扰,他用挤音绒把琴弦分割开来,用手握着调音锤,在旋钮处轻轻旋转。多年的调音经验,他已经可以不用调音器,仅凭自己的耳朵,根据十二平均律,为88个琴键定音……

近日,记者在位于唐宫路的天心文化产业园星海音乐厅内,见到了有近40年调音生涯的调琴师黄永更。从1979年开始学习钢琴调音至今,近40年里,他曾为国内外多名著名钢琴家调琴,也见证了钢琴从“奢侈品”到“大众娱乐器材”的演变。这背后,折射出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以及人们对艺术追求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从“在电影里看到”到“见到实物”

如今,钢琴已不是稀罕物,但对于调琴师黄永更来说,可是一生之追求。初次见到钢琴,他便“一见钟情”。

20世纪70年代初,黄永更在电影里第一次看到钢琴,这个乡下的毛头小子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乐器,但它发出的悦耳声音,深深地吸引了他。同村的小伙伴因在洛阳上学时见过,告诉他,这是钢琴。

1974年,他考入河南大学音乐系。那时,他在系里的琴房第一次见到了钢琴。“老师再三强调,不允许我们乱碰钢琴,轮到谁值日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它。”黄永更说,那时,在他们眼里,“这个黑白相间的大家伙,既金贵又神秘”。

黄永更说:“当时,同学们都把钢琴称为‘神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会儿上声乐课,同学们唱不准的音,钢琴都能找到,无论是C调、D调、E调,甚至F调,“感觉它无所不能”。

而对调琴师这个职业的认识,源于一次“邂逅”。一天午后,他从琴房经过,看到老师用工具在钢琴上扭扭转转,他很是好奇。老师告诉他,这是在调音,钢琴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需要给它调整音准。那时,他才知道,钢琴是需要定期调音的。也就是这一次,让他觉得这个给“神器”调音准的人,很是了不起。“当时年轻气盛,就想成为能驾驭‘神器’的人。”黄永更说。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一琴难求”到“进入家庭”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幸运的是,1980年,黄永更所就职的学校因教学需要,购置了一台钢琴,这让他真正接触到了钢琴。他一边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学习调音知识,一边进行实操训练。这个时期,他的调音技术快速提高。“只是有了技术,却不能时时接触钢琴,那会儿就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风趣地说。

“想买一台钢琴可不是件容易事。一台钢琴大约2000元,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48元。”黄永更回忆,钢琴在当时属于社会控购商品,即便有钱,也需要一级一级地打报告,购买更是难上加难。

虽然只是给单位的钢琴调音,黄永更还是不断钻研调音技术,他坚信,未来这将是一个新兴的职业。1986年,他有了第一个私人客户,是一名音乐教师。

20世纪80年代末,市场掀起了一次“钢琴热”,这让黄永更有些激动:一些思想开放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愿意让子女学习钢琴,并给孩子购买了钢琴。

“1989年,我的客户数量飞速增长,这一年增长了40人。”黄永更说,虽然当时市里从事这个行业的还不足10人,但购买钢琴人数的增加,推动了这个职业的发展。

21世纪以后: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富裕起来,这给乐器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钢琴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星海钢琴文化艺术馆馆长封俊译说:“现在家庭买钢琴已经很普遍,从馆里钢琴的销售量来看,5年前,年销售量约为1500台,现在年销售量为2500台,这个数字也能说明钢琴已经成为大众娱乐器材。”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工资也翻了几番。黄永更说,有了购买力,买钢琴的人也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是文化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40年。“现在孩子们学习艺术,不是追求成名成家,而是为了培养音乐素养。”高新区实验小学音乐教师乔辉说,改革开放40年来,音乐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钢琴也从“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器材。(记者 贾臻 文/图)

责任编辑:李帅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