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切换>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偃师市楹联学会热心楹联创作 传播优秀文化

2019-02-15 09:48 | 洛阳网-洛阳日报

核心提示:偃师市楹联学会成立26年来,每年都会征集春联,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传播河洛文化,成为河洛大地上一颗文化之星。

师进通在翻阅《中国楹联报》

“河洛扬波春意暖;嵩邙起舞彩云飞”“党路正,国运昌,策和政善;村风淳,民心顺,人寿年丰”……这是近期刊登在《洛阳日报》上的部分春联(1月29日10版)。这些春联,均出自偃师市楹联学会。它们或时代感十足,或地方特色浓郁,饱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祝福。

偃师市楹联学会成立26年来,每年都会征集春联,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传播河洛文化,成为河洛大地上一颗文化之星。

1 省内成立最早的县级楹联学会

见到偃师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师进通时,他正在翻阅《中国楹联报》。精神矍铄、谈锋甚健的他,完全不像是八秩之龄的老人。

作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偃师市楹联学会创始人,师进通出版过多部专著,发表过楹联论文多篇。

“学会成立于1993年,最初为偃师县楹联学会,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县级楹联学会,比省楹联学会还早两年成立。”师进通说,他早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喜欢诗词和楹联创作,在偃师师范学校(现偃师市教师进修学校)教书时,组织成立了偃师县楹联学会,初始只有40多名师范学生参加,后来偃师县改为偃师市,学会随即改名为偃师市楹联学会,会员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已有100多人。这100多人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就有9人,河南省楹联学会会员24人、理事25人。

“学会会员的创作屡屡获奖,在河南楹联界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学会。”谈起偃师市楹联学会,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 年龄身份各异创作热情一致

在这个群体中,有耄耋老人,有热血青年,也有来自各个领域的公务员、教师、工人、农民、学生等,大家年龄身份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爱楹联创作。

魏电召,84岁,是偃师市楹联学会中年龄最大的成员。学会一有业务交流和创作活动,老人家总是积极参加,风雨无阻,堪称年轻人的表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活到老学到老。”魏电召老人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每次创作楹联,总是不甘落于人后。

20岁的李梅,是偃师市楹联学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在偃师师范学校进修时,有一次,听了师进通老师的楹联创作讲座,深受感染,平素爱好写作的她,萌生了楹联创作的冲动。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加入学会那天,正下大雨,师老师说可以改天加入,但她说没关系,“当时,一门心思要加入学会,这也是受了师老师讲座的鼓舞,学会对我的吸引力比较大吧”。

“我们村就有好几个学会的会员呢,平常大家没事儿,就在一起交流创作。”李娟是偃师市顾县镇段东村人,她喜欢楹联创作,有时还一边做饭一边构思,有了满意的作品,就赶快拿笔记下来。

师进通说,因为热爱,所以热情;因为热情,所以认真。每次开展征集对联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互相请教,有时为创作一副好的对联,虽不敢说像古人那样“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但也是反复斟酌,以免失对而贻笑大方。

3 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谈到加入学会的原因,偃师市楹联学会会长寇宏伟说,是因为他参加学会举办的偃师市“双庆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迎接澳门回归)楹联征集活动并获奖,由师进通老师介绍加入。寇宏伟说,他是一个古诗爱好者,对联和古诗相似,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联创作的过程,本身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偃师市楹联学会成立多年,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每年还组织义写春联活动。对此,寇宏伟如数家珍:1996年、1997年,开展了两次迎香港回归征集对联活动;1996年,开展“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征集对联活动;2008年,开展“迎奥运”征集对联活动;2011年,开展“玄奘故里”杯征集对联活动;2016年,开展“好家风代代传”征集对联活动;2018年,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集对联活动……

寇宏伟说,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学会的创作根植于此,目的是传播河洛文化。学会每年都会开展征集春联活动,选出优秀春联刊发在《洛阳日报》及网络媒体上,给城乡人民书写春联提供素材。下一步,他们还要联系当地有名的书法家,开展“联墨双修”活动,为乡亲们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洛阳日报记者 刘永娟 文/图)

责任编辑:李帅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