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创维发布品牌维权声明,指责拼多多中所售创维先锋、创维云视TV、创维e家等涉嫌假冒。伴随拼多多事件的不断发酵,知名商标与“山寨”品牌之争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事实上,不少知名企业早已未雨绸缪,注册了大量自己品牌的“山寨”商标,如可口可乐公司注册了“雷碧”、大白兔注册了“小白兔”、老干妈注册了“老干爹”、阿里巴巴注册了“阿里爸爸”等。(《北京青年报》)
当下,企业防御性地注册商标并非个案。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打击傍名牌行为作出了规定,但针对性不强,一些企业无奈之下只能防御性抢注与自己品牌相近的商标,以免被其他商家“山寨”。对企业来说,注册多个商标可以有效挤压被仿冒的空间,保护企业多年经营留下的无形资产。
但是,注册单个商标会耗费数百到上千元不等的资金,若要有效防止品牌被仿冒,往往需要注册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商标。而且,即便将所有字形、读音相近的词汇都注册为商标,“山寨”团队仍可以通过增减字母等方式傍名牌,简直防不胜防。
企业防御性地注册多个商标,并不能杜绝此类现象,反而会让企业付出额外成本。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沉重。
很多仿冒品牌尚未成功注册商标,但并不影响上市销售。按照一些电商平台的规定,企业商家开店只需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复印件,而通常情况下,商标审核时间长达7个月。换言之,即便平台商家未能成功注册某一商标,如果拟定多个商标轮流申请,即可长期经营。
因此,相关部门要前置治理傍名牌措施,强化对商标注册的审核,以此挤压恶意注册仿冒商标的空间。还应畅通企业申诉和维权渠道、降低企业申诉成本。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落实监管责任,督促电商平台不得变相为假冒伪劣品牌成长提供空间,对经常申请“山寨”商标的企业或个人主体实行黑名单制度,多措并举地遏制傍名牌现象。(韩中锋)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