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切换>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音乐家》定档5月17日 展现冼星海最后的生命历程

2019-05-07 14:53 | 澎湃新闻

核心提示:由胡军、袁泉、阿鲁赞·加佐别可娃、别里克·艾特占诺夫等中哈两国知名实力演员联袂出演的战争音乐史诗《音乐家》正式宣布定档5月17日上映并发布终极预告片。

冼星海的作品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他人生最后在哈萨克斯坦的岁月却鲜为人知。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在莫斯科制作纪录片的冼星海回归之路受阻,随后辗转前往阿拉木图,并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救助,在那里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

由胡军、袁泉、阿鲁赞·加佐别可娃、别里克·艾特占诺夫等中哈两国知名实力演员联袂出演,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张遂遂、哈依夏·塔巴热克担纲编剧的战争音乐史诗《音乐家》正式宣布定档5月17日上映并发布终极预告片。

中哈合拍“一带一路“献礼片,展现音乐家最后的生命历程

今年恰逢《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周年,电影《音乐家》获得冼星海女儿冼妮娜授权,特别选取了此段历史,为观众带来《黄河大合唱》的完整修改过程。

此外,在《黄河大合唱》的背后,冼星海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1940年,以著名导演袁牧之为首的延安电影团,以“延安与八路军”为主题进行了整整1年的战地拍摄,他们踏遍了八路军整个北部战线,光电影胶卷就长达两万米。因当时延安设备简陋,无法将胶片制作成电影,党中央原打算把这些胶卷寄往美国或中国香港,但又担心这些胶卷在海关处遇到危险。

最后,党中央决定将这些胶卷送往莫斯科显影,为影片配上音乐和解说,同时决定派一名音乐家前往莫斯科负责配乐和制作,他就是冼星海,而这就是电影《音乐家》的开场。从延安到莫斯科再到阿拉木图,冼星海生命最后5年的漂泊历程与他对祖国的深切思念。

《音乐家》于去年6月在阿斯塔纳开机,由中国维吾尔族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作为中哈两国“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领域双边合作的首个重点项目,也是第一部中哈合拍片,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音乐家》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有着不同文化和语言,工作现场经常同时“飚着”汉语、英语、俄语以及哈萨克语四国语言作业。《音乐家》让两国电影人在电影内外都展开了文化上的深入交流,作为一部音乐家人物传记片,影片中大量运用交响诗《阿曼盖尔德》作为配乐,这正是冼星海根据哈萨克斯坦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而创作的。

为了最真实地还原冼星海对中哈友谊做出的伟大贡献,整个拍摄团队竭尽所能,曾耗时两年在中哈两国实地走访,收集与冼星海有关的许多一手资料。摄制组辗转中哈俄三地拍摄,前后历时近五年,先后有300人参加剧组,两万人参与拍摄。

胡军展示音乐技能,影片受专业人士肯定

《音乐家》中扮演冼星海的胡军此次一改过往硬汉形象,在片中展现了拉小提琴、弹钢琴等音乐技能,而这些都是他亲身演奏。出身音乐世家的胡军,此次为角色也做了大量准备,不仅零基础开始学习俄语,还为表现病重的冼星海形象减重近十公斤。

《音乐家》作为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已经收获了一部分先睹为快观众的肯定。其中也包括来自电影和音乐界专业人士的好评。

钢琴家郎朗从小演奏冼星海的作品,此次观影后对《音乐家》也十分喜爱,称“冼星海的精神和音乐是激励自己成长与前行的重要力量"。冼星海在异国他乡艰苦环境下仍然能够创作出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每一次演奏《黄河》都是郎朗感动而难忘的经历,使他“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的沧桑历史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记者陈晨)

原标题:《音乐家》定档5月17日,再现《黄河大合唱》背后艰辛历程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