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投票

郏县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 助推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郏县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377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总面积737平方公里,现有贫困村27个,贫困户3464户、贫困人口6988人,其中因病致贫贫困户2240户、4350人,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64.66%、62.24%。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脱贫攻坚相关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郏县卫生计生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计生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主动探索“互联网+健康扶贫”新模式,已基本实现健康扶贫信息采集、网络预约、远程诊疗、大数据分析等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协作共享机制,助推精准脱贫。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健康扶贫工作列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听取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要求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升站位、深化认识、形成合力,做细做实健康扶贫各项工作。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任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郏县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扶贫工作合力,及时解决深入健康扶贫强化健康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完善了部门联席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健康推进。

(二)完善方案,落实责任。结合市、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精神,制定印发了《郏县健康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为确保健康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郏县关于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强化健康服务实施方案》、《郏县关于开展贫困村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郏县关于进一步明确健康扶贫专项行动有关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郏县关于健康扶贫健康教育行动工作计划的通知》《郏县关于开展“健康扶贫,服务群众”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的通知》等十五余项通知方案,构建了责任明晰、保障到位、各方参与的健康扶贫工作新机制;县卫生计生委作为健康扶贫的牵头单位,主动作为、积极组织、综合协调、周密安排,统筹落实健康扶贫的各项工作;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作为具体实施单位,组建专业义诊医疗队、健康教育宣讲队、家庭医生“一对一”帮扶队,入村入户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六道保障线”一站式结算,持续实行医务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因病致贫患病人员,大力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落地见效。

(三)疾病筛查,分类管理。组建6支县级医疗救助专家组,组织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逐人进行信息采集、常规体检和疾病筛查,通过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精准筛查、患病情况大数据分析等工作,精准确定健康帮扶对象,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在实施贫困家庭签约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对体检摸排出的建档立卡患病贫困人口,根据患病信息和体检结果,按照“重、中、轻”进行综合评定分级,分别由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为每名帮扶对象制定一套综合医疗救治或健康管理方案,每月至少入户上门巡诊一次,及时了解病情,适时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对需要住院治疗的,及时帮助联系救治医院,并全程跟踪服务。

四是创新举措,积极推进。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投资2100万元,先后对县级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检验、影像和病案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和升级;建成了B/S架构的乡镇卫生院管理系统、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乡镇卫生院结构化电子病历和药品管理系统等,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推广应用。二是协作共建,打造平台。按照“政府牵头、银卫合作、共同建设、多方受益”的原则,按照省卫生计生委机房建设标准,建成了拥有大型服务器23台、总面积达200平方米中心机房的县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同时搭建了医疗卫生专网。目前,3家县级医疗机构和14家乡镇卫生院的HIS系统已全部接入,378所村卫生室全部挂接了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并与市级平台实现了实时对接。三是先行先试,积极作为。在建设县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的同时,与县信用联社签订了普及居民健康卡应用合作框架协议,委托其为我县居民健康卡的制卡合作单位。先后按照统一标准和《居民健康卡建设方案》(2015版)等相关技术规范,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进行了改造,实现配套设备在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的注册认证、绑定与安装。四是构建专网,协作共享。为全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14所乡镇卫生院、100个村卫生室配发了电脑、音箱、高拍仪等远程问诊设备,建成了县、乡、村三级网络医院。以县卫生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积极筹建县综合远程会诊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检查)中心、消毒供应(后勤保障)中心等医疗卫生服务中心。3家县级公立医院分别与北京同仁医院、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洛阳正骨医院、郑大附属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等省市三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医疗服务信息化协作共享机制。

二、取得成效

一是建立“一站式”就医结算系统,实行县内住院“零花费”和慢病门诊全报销。年初投资40万元,整合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补充医疗保险、市县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救助等6项结算系统,建成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系统,真正实现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在省、市建立五道医疗保障防线基础上,增设第六道“兜底”防线,持续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在县域内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住院的,经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补充医疗保险、市县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等五道医疗保障制度报销后,剩余合规费用减去医院相应救助和减免政策后,全部给予报销。县财政健康扶贫专项资金除了用于保障县内住院零花费外,特别增设门诊慢病扶贫基金池,将慢病贫困患者门诊报销比例由85%提高至100%,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是建设郏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做好家庭医生“一对一”。依托微医集团,开发出群众用户端(手机APP用于辖区居民和患者进行使用)、医生端(手机APP+web工作站)、政府管理后台。实现多种签约渠道且无纸化签约,覆盖所有的签约应用场景。对60个贫困村常住人口、69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一对一”签约服务。抽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内、外、妇、儿、五官、检验、药剂科等相关科室专业技术骨干组建健康扶贫医疗队,携带B超、心电图、化验设备和药品等依托乡镇卫生院签约服务团队深入到全县60个贫困村开展健康扶贫义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签约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电子档案,提升家庭医生“一对一”服务内涵。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不出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截止目前建立了6988份健康档案,电子档案同步录入。根据患病信息和体检结果,按照“重、中、轻”进行综合评定分级,分别由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为每名帮扶对象制定一套综合医疗救治或健康管理方案,每月至少入村巡诊一次,及时了解病情,适时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对需要住院治疗的,及时帮助联系救治医院,并全程跟踪服务,努力保障贫困群众有病看得好。

四是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车,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为落实市、县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按照《关于印发郏县健康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落实郏县2018年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强化健康服务实施方案责任分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签约服务工作机制,签约团队、签约医生、签约对象要做到“三清楚”(服务流程清楚、服务内容清楚、服务标准清楚)。为全县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齐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动车,定期入村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个性化上门服务,检查化验结果和服务内容等数据自动上传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签约服务、检查检验、诊疗、公卫服务数据实时接入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档案的动态更新,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与移动APP客户端互动和行政管理一键同步,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精细化管理,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

五是落实便捷服务。投入1236万元为全县乡镇卫生院配置12台健康体检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智能健康体检车上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心电图机、健康一体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开展集检查、化验、服务、宣传共为一体的活动,定期入村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个性化上门服务,检查化验结果和服务内容等数据自动上传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手机APP端,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六是提升远程互联互通协作系统建设。县人民医院与华和得易公司合作,中医院与微医集团合作,保健院与金域公司合作,打造郏县“互联网医联体”的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并与市卫生计生委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对接。我们以县域医疗资源协作为重点,所有业务系统实现专网互联互通,我们为全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14所乡镇卫生院、100个村卫生室配发电脑、音箱、高拍仪、18导心电图机等远程诊疗设备,建成了县、乡、村三级网络医院。为6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生化自动分析仪等检验设备。以郏县三家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建成了县综合远程会诊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检查)中心、消毒供应(后勤保障)中心等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同期3家县级公立医院分别与上级北京同仁医院、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洛阳正骨医院、郑大附属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等省市三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医疗服务信息化协作共享业务。实现了预约挂号、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问诊)会诊和区域(检查)检验功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市、县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

七是依托我县自主研发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做实民生实事。结合县、乡、村三级妇幼网络体系,把免费筛查工作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紧密结合,从婚检开始锁定目标人群,及时跟踪问访,降低漏筛率。简化程序,实施既往自费检查报销。组织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一摸底核查,对筛查出的1240名育龄妇女,逐一建立管理档案、登记生育信息、发放服务手册。对符合条件的外出流动贫困人口,在参与当地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后,凭“两筛”检查报告单、费用票据,按政策及时足额予以报销。积极落实市内异地免费筛查惠民政策,截至目前,共免费为县外市内212名新生儿提供了“两病”筛查服务,为201名新生儿提供了听力筛查服务。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实施产前超声检查1009人次、产前血清标本采集1467人次;新生儿“两病”血样标本采集2876人次,筛查率97.56%;听力筛查2878人次,筛查率97.63%。其中为贫困人口进行产前血清筛查6人、超声筛查5人;新生儿两病筛查19人,听力筛查19人。

八是巩固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河南省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内数据核查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完成了系统内人员数据核实及录入工作。同时,根据系统内数据更新情况,及时核实并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