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河南太康娄庄:第一书记助力 小村“美丽蝶变”

2018-12-04 10:14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位于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娄庄村,在过去半年演绎了一场美丽“蝶变”。变化的启动者,正是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李国华。

村民在观赏村内墙壁上的爱心漫画

中国搜索周口12月4日讯 漂亮的漫画墙,宽敞洁净的村路,文化广场、图书馆、民俗农耕馆、电子商务平台……位于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娄庄村,在过去半年演绎了一场美丽“蝶变”。变化的启动者,正是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李国华。

二度驻村,真心真干促小村“蝶变”

2018年3月,李国华主动请缨,来到老冢镇娄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2017年,他曾在太康县高贤乡王庄村驻村任职一年,让王庄村焕然一新。

“驻村能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我感到比做任何事情都高兴。”李国华这样解释二度驻村的初衷。

娄庄村有426户人家,然而,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41户,贫困人口多。而村里现实更是困难重重。没有下水道,一下雨村内就四处积水,村民出行难;村环境卫生差,房前屋后长满杂草,垃圾成堆无人管;没有文化娱乐场所,群众精神文化匮乏;农产品销售难,村民收入低,增收致富慢。李国华直犯愁:“如何在短时间内向党委政府交上一份村寨净美、村民富乐的脱贫答卷呢?”

几名村民正在村里图书馆读书

先天基础不行,后天想法子补。2018年3月份驻村以来,李国华先后争取到近400万元帮扶资金,修了3000多米的下水道,下水道通到全村所有大街小巷,下雨再也没有了积水,村民出行更方便了;粉刷村民院墙,统一画上扶贫攻坚、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漫画,村里到处充满了艺术气息;新建花园260个,修建村文化广场,利用村内废弃闲房,改建村民俗农耕馆、图书馆,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变丰富了;装修200多平方米的村室,购置空调、办公桌椅,村民办事的环境变好了……李国华用真心实干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如今,提起李国华,娄庄村村民无人不拍手称赞:“李书记,是我们娄庄村老百姓的大福星。”

此外,李国华还在村里开办了“爱心超市”,采取“积分制”办法,围绕贫困群众户容户貌、参与公益、邻里和睦等多个指标进行分值设定,在达到一定分值后可免费领取相应分值的物品,从而达到“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信心、共建美好乡村”的目的。

旱厕改水侧,改到了村民心坎上

“旱厕不光臭、脏,而且夏天苍蝇蚊子成堆,冬天寒风凛冽,去趟厕所两条腿都蹲得发麻,站都站不起来。”提到以前家里的老式厕所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村民娄和领吐槽说。不过,如今这种困境,对娄庄村的乡亲们来说,已经成为历史。

“李书记帮我们拆除了老旧厕所,改建的新厕所不仅干净卫生,而且没有异味。”提起现在的水冲式厕所,村民娄和领连连夸赞。

娄庄村是一个穷困村,受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村内的厕所多为露天老式厕所,设施简陋、粪便暴露、如厕环境恶劣等,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李国华(左一)通过电脑帮助村民销售红薯

对此,李国华驻村后,将厕所改造列入重点工作之一。为确保厕所改造顺利进行,李国华带领村委和住建局驻村队员逐走村串户,向村民讲解旱改厕后的好处,鼓励村“两委”和村党员干部发扬先锋队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厕所改造工作。

同时,他还将厕所改造与村“庭院环境创建”评比活动紧密结合,动员村民深入开展房前屋后及室内卫生清扫整治活动。对于家中无劳动力的困难家庭,李国华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帮助其清理垃圾、平整院落、种植花草,在极大地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

通过2个月的厕所集中改造,楼庄村90%以上的农家庭院完成了厕所改造。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厕所改造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以前夏天臭气熏,冬天刺骨寒的入厕生活再也没有了。”村民娄和峰笑着说。

12月4日,记者走进村民娄和峰家里,两层小洋楼,一个约莫近百十平方的院子,其老伴正在院子里晾晒玉米,一派丰收的景象。

娄和峰家的厕所坐落在院子西南角,白灰皂墙。记者走近观察,卫生间里,一个蹲式便器干干净净,与平常所见无异。“现在好了,坐在蹲便上,腿也不麻了,清清爽爽……”娄和峰笑呵呵地说,李书记为娄庄村村民改厕这个事情算真是“改到了老百姓心坎上了。”

建电商平台,带农民脱贫致富

以前,村民娄世玉种植的红薯和用红薯加工的红薯粉条,整天拉着走村窜巷都难买,可从今年3月份以来,他加工的红薯粉条开始逐渐有起色,就连目前地里长的红薯也都被人订购一空。“今年估摸着,每亩地能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秘诀在哪儿?“大家抱团发展,加上村里电商平台给我们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根本不愁销。”

娄庄村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其用红薯加工的纯红薯粉条久负盛名。但是,由于小村位置偏僻,加上信息闭塞,村民种植的红薯和用红薯加工的纯红薯粉条,也只能在周边村庄销售,价格底,村民脱贫致富慢,许多村民外出打工,村里加工粉条的农户目前已寥寥无几。

“要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是不行的。”李国华说,村里既然有这个资源,就要想方设法利用起来。于是,娄庄村“志超”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娄庄村建立起来。

民俗农耕馆吸引不少村民前来参观

流传土地、厂房建设、设备购置......每一项李国华都身在其中,在他的努力下,目前“志超”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一千多亩,社员60多户,覆盖全村贫困户20余户80多人,户均增收达4000多元。

为帮农户打开粉条等农特产品销路,李国华又与县商务、工商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并腾出村委2间房屋,在村里建起了电子商务平台,并聘请专人员负责管理。村民的红薯和粉条等所有农产品均可在这个平台上销售。同时,村民通过微信选购,也可以购买外面的商品,通过该电子商务平台在家门口取货。

“电子商务平台,把我们贫困户与消费者无缝隙衔接起来,帮助了村里更多贫困户获益脱贫致富。”娄庄村贫困户娄季青说,通过该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娄庄村的红薯、红薯粉条等农特产品已“飞”向郑州、湖北、北京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李国华的努力下,娄庄村在短短六七个月内实现了“华丽”转身。该村相继获得党建示范红旗村、文明红旗村、美丽宜居红旗村、平安红旗村、卫生红旗村等称号。

“下一步,我会继续把扶贫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因户施策,向打赢脱贫攻坚这一目标奋力前行,确保全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提起未来,李国华信心满满地说。(刘洋 通讯员 青俊 王子姁 文图)

中国搜索拥有中央网信办批准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资质,转载本网稿件请注明来源为中国搜索!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