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周口商水县:渔网织出幸福梦

2020-08-27 11:22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8月26日下午,秋天的阳光还带着一丝夏日的炙热,“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暨“脱贫攻坚看周口”采风团二十多位成员走进周口商水县扶贫成果展厅,参观这里的扶贫产业成果。

采风团成员走进商水县扶贫成果展厅参观(王娜/摄)

8月26日下午,秋天的阳光还带着一丝夏日的炙热,“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暨“脱贫攻坚看周口”采风团二十多位成员走进周口商水县扶贫成果展厅,参观这里的扶贫产业成果。

轻薄时尚的服装,琳琅满目的新鲜瓜果,还有包装精美的土特产,见证着商水县在产业振兴脱贫攻坚道路上付出的努力以及收获的硕果。

在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展台上,陈列着款式新颖面料精良的男女款时装,还有鞋袜针织品等出口商品。像这样的服装服饰企业和加工站点,商水县有106个,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从业人员达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达1500多人,年创产值10亿元。

采风团成员品尝农户种植的新鲜瓜果(王娜/摄)

在商水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全国笼网看商水,商水笼网数龙巢”。早在2005年前,笼网产地集中在安徽、江浙等盛产小龙虾的地方,然而从2010年开始,商水县劳动力资源优势开始凸显,因为性价比高,商水的笼网生产渐渐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大半江山。在商水县,广大农村妇女练就了一手渔网编织的“绝活”,很多人依靠编织渔网“编”出了梦想,“织”出了希望。

 2015年~2016年,龙巢网业公司在平店乡政府的主导下,连续两年组织渔网编织大赛。获得2016年编织大赛三等奖的绍永霞是刘桥村村民,她说自己是赋闲在家,农闲时节除了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孩子,就无事可做了。2012年,她不出家门开始免费学习编织渔网,现在每天能编15-20个渔网,每月能挣一两千元。

杨翠兰正在车间砸鱼框(王娜/摄)

杨翠兰今年70多岁,也是渔网编织能手。她在龙巢网业干了五六年了,是公司里年龄最大的职工。农忙时干地里的活儿,家里有事忙家里的事,一有空她就到厂里织网穿须砸鱼框,这些活儿特别适合老年人,最忙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将近2000元。

龙巢网业公司拥有一支近万人的手编工队伍。公司成立10多年来已发展为集管理、研发、销售、电商为一体的规模型企业,年加工成品渔网600多万条,2018年创产值约1.5亿多元,产品销往江苏、安徽、山东等10多个省,部分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被评为“全国巧媳妇工程示范企业”。

龙巢网业公司董事长罗国昌为采风团成员讲解鱼虾笼网的制作工艺(王娜/摄)

“我们采取 ‘公司+分厂+联系点+贫困户’的模式,在省内外设厂、办分公司,通过免费传授技术、提供设备,带动超过10万妇媪从事这项产业。我们想让更多的‘巧媳妇’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美好幸福的中国梦!”龙巢网业公司董事长罗国昌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介绍着公司的发展规划。2018,他受到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邀请,前往非洲的贝宁、多哥、加纳、塞拉利昂四国考察,计划将市场向国外拓展。

截至目前,商水县已形成渔网编织、服装服饰、无纺布制品等20多个产业,企业加工点达635家,从业人数12万人,累计带贫2万多人。其中渔网编织产业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到现在的全产业链生产,目前已形成以龙巢网业、渔阳渔业为龙头的300多个企业和加工站点,遍布全县23个乡镇(办),从业人员达7万人,年创产值25亿元,成为脱贫的兜底产业。

发展巧媳妇工程,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成为商水振兴产业扶贫脱困的特色,2019年4月被国家扶贫办和人民日报社评选为第二届中国“产业扶贫优秀案例”,商水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王娜/文图)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