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驻马店模式”成全国标杆:集中托养模式有效破解重度残疾人脱贫难

2020-09-02 09:26 | 华夏时报

核心提示:“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曾是众多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生活的写照,同样是我国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大难题。如今,这一难题终被破解,其中“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的驻马店模式”功不可没,成为全国的标杆。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曾是众多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生活的写照,同样是我国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大难题。如今,这一难题终被破解,其中“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的驻马店模式”功不可没,成为全国的标杆。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脱贫任务尤为艰巨。其中,驻马店市有60万残疾人,占到河南省残疾人总数的十分之一,有24万残疾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建档立卡的智力、肢体重度残疾人有2.96万人,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全面小康如何实现? 

就此,河南省驻马店市委书记陈星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 

驻马店模式打响全国

2016年,时任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副书记、市长的陈星到上蔡县走村入户进行调研,他发现,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家庭占了不小比重。其中,有的家庭成员因突遭车祸而无法自理,加之需要亲人照顾,家庭一下失去了两个劳动力。甚至,有些孩子虽然考上了大学,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不得不放弃学业。 

这一切,触动了陈星。当年,他决定在上蔡县开始探索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这是全国首创。 

此后多年,驻马店市“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打响。如今,经过5年不懈努力,驻马店已走出了一条农村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稳定脱贫的创新之路,成功经验被中国残联誉为“驻马店模式”,并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同时,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 

《华夏时报》:为什么会选择“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这样的模式? 

陈星: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的脱贫问题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对于有重度残疾人的家庭而言,首先,他们的经济负担比较重,患者和家属都无法出去打工,家庭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其次,整个家庭成员的精神压力都比较大,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本就是奢侈。同时,重病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很差。大部分重度残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复,只是活着,自身价值难以体现,而通过救济只能脱贫,无法解困。解决好这一问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是我们必须扛起的责任。 

《华夏时报》:走访中我们发现驻马店托养中心的大部分护工都是重度残疾人的家属,这是出于哪方面的考量? 

陈星:重度残疾人需要护理,为此,招聘护工时,我们优先选择重度残疾人的家属,除了照顾自己的家人,  

一个家属还可以同时护理另外一个重度残疾人,这样的话,一年就可有24000元的收入,他们同入住的重度残疾人一样,吃住均是免费。这样既解决了入住人员的护理问题,也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就业扶持问题,使“政府兜底”惠民政策产生了“催化剂”作用。 

我们的这种“县级统筹、乡村实施、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体制,不仅有效改善了智残人员就医条件和生活水平,而且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从繁重的陪护中解脱出来,通过转移就业或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有效破解了智残贫困家庭负担重、脱贫难的问题。这也是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驻马店模式的亮点之一。 

《华夏时报》:托养人员对象有哪些入住标准?这些资金由哪来? 

陈星:托养对象必须是本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二级以上残疾且日常饮食起居不能自理的人员,坚持“就近就地、方便群众、医养结合”的原则,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批、县备案”的程序,制定个人申请、监护人委托等文书,确保入住对象精准。同时,实行自愿入住的原则。 

经费保障方面,我们主要有三方面的资金来源:一是整合政府资金,把针对重度残疾人的各种政策补贴归集到托养中心;二是调动社会资源,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成立残疾人托养基金;三是政府财政兜底。 

目前,全市建成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107个,覆盖全市各县、乡、村,不仅大大减轻了重度残疾人的家庭压力,还提升了政府在当地的影响力,对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发挥了很大作用,最终实现了“托养一人、解脱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的目标。至此,驻马店市已实现全部脱贫,一户不落。 

将向康复和发挥自身价值的方向努力

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厘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那么,经过5年不懈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标杆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的驻马店模式”将何去何从?它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华夏时报》:下一步“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还会有哪些创新?

陈星:我们首先要做好脱贫解困的工作,下一步,托养中心也要向康复和发挥自身价值的方向努力。比如,我们将来要在托养中心建立就业车间,为他们开拓更多的收入来源。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托养人员进行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价值。托养中心里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拥有很多创新、创造的能力。 

《华夏时报》:目前驻马店市已实现全部脱贫,那么,我们还有哪些脱贫攻坚的抓手会继续延续? 

陈星:乡村振兴阶段,防返贫只是底线,我们将建立乡村振兴的一套系统,一是防返贫,二是要解决收入差距大的问题。一些政策要继续走一段,等到乡村振兴政策进一步完善,进而把这些政策继续纳入乡村振兴体系下进行探索。 

2020年之后,我国将进入一个现代化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将会有新时代时期的新政策出台。不过,制度变迁不会太大,大都会是一个升级版。还会有新的探索,比如一些社会保障制度和扶持产业的政策都会延续。同时,社会养老要富养。下一步,我们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探索社会保障的新模式。 

《华夏时报》: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乡村的各个方面,您觉得哪些问题是农村发展的主要瓶颈? 

陈星:首先是农村的土地问题。农村地区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这“三块地”要激活。比如,农用地如何流转?农村土地的高效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当前农村土地的流转现状不太乐观。集体建设用地怎么用?同时,宅基地“有宅无人”与“有人无宅”现象并存,如何进行合理调配使用?这些都是新政策需要考虑的方面。 

其次,人口必须要实现双向流动。目前,人口依然只是单向地往城镇流动,农村的土地大都已无人耕种,而现代农业恰恰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更高层次的人。同时,人口双向流动,就是让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无障碍流动。 

目前,从外出打工回来创业的人来看,他们大都带着先进的技术和人员,有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助于乡村的振兴。(记者 王晓慧)

责任编辑:朱宝君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