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生命教育 情怀教育 爱国教育——暴雨疫情之下郑州一位中学校长的信引起共鸣

2021-08-14 13:19 | 光明日报客户端

核心提示:8月13日凌晨,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记者看到朋友圈里有一篇中学校长写给师生的信被大家频频点赞、广为传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迅速“破圈”。

“在灾难中的生命教育、情怀教育、爱国教育就是我们应该大传特传之‘道’。”

8月13日凌晨,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记者看到朋友圈里有一篇中学校长写给师生的信被大家频频点赞、广为传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迅速“破圈”。

从暴雨到疫情,古老的中原大地,短时间内再次经历了苦难的洗礼。这封中学校长的信,饱含家国情怀、言辞情真意切、读来心潮澎湃。很多教育界人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其中内容对于目前河南的师生和家长,值得一读:

“肆虐的洪水刚刚退去,新一轮疫情接踵而来。这个暑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过得惊心动魄。我们饱经天灾洗礼的城市,如今尚未走出灾难的阴霾。洪水造成的破坏还未完全恢复,疫情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但是,请大家记住,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上个月,我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战胜了滔滔洪水;这个月,我们必将如之前一样,在抗疫战斗中取得辉煌的胜利!因为,在中原这片最古老也最厚重的沃土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最顽强最坚毅的人民!

责任与担当: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郑州这座大都市,上千万人口,每日无数人擦肩而过,匆匆来去。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暇他顾。一些人开始哀叹世情不古,一些人开始抱怨人心炎凉。一场特大暴雨突然袭来,交通阻断,生活停摆,很多人困于险境,很多人命悬一线。然而,正是此时,这场天灾激发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良知与仁善。源于人类的广泛共情,基于民族的心灵纽带,来自乡土的血脉联系,就像一张无形地网络,把我们每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看到,在京广北路隧道,经历过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的侯文超,挨个敲响素不相识的人的车窗,劝说司机们下车避险,10分钟后,隧道被洪水淹没,数百人因此幸免于难。之后,曹操出行的司机杨俊魁跳进泥水里,救起了5个人;

我们看到,地铁5号线被困乘客们,在最危急的时刻,互相搀扶,互相鼓励,一群陌生人的手紧握在一起,终于等到了救援的到来。随后,一位名叫于逸飞的试工医生,在已经离开5号线的情况下,折返回来,从当天下午6点到夜里12点,为昏迷的群众做了6个小时心肺复苏,救下了十几个人;

我们看到很多酒店、影城、商场、售楼部、学校,纷纷打开大门,义务接纳无数被洪水阻隔在外面的人。当夜的郑州图书馆,彻夜开放,馆外的灯光像夜幕中的某种吸引光源,指引先后几百人来此避险;

我们还看到,无数的救援微信群成立了,无数的民间救援组织行动起来了,不论是在家的在外的,人们各尽所能,对以往擦肩而过的人施以援手,为灾难中素昧平生的人们送去希望。

当然,大灾当前,咱们郑州七中也当仁不让,咱们学校 2009届毕业生王洋洋在地铁5号线砸窗助30余人逃生。咱们学校成为山东救援总队的前线指挥部,全力为救援官兵提供场地和服务,高三的同学们纷纷给消防官兵们送上卡片和感谢信,还有家长和同学为官兵们送来了大量饮料和水果。

暴雨之中,我路遇一位被洪水冲走的行人,本能地冲向前去,施以援手。事后,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不值一提。

感恩与勇敢:请记得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他本可以不这样。

洪水过后,百废待兴。疫情反复,重启封控。我们这座刚刚从泥泞中走出的城市,正迈着蹒跚的步伐调整着姿态,准备重新踏上征途,“德尔塔”变异病毒忽然从境外袭来。一时之间,郑州仿佛重新回到了去年上半年的人人自危的样子。但是,这次我们的准备明显更加充分,各级各类防控措施相继启动,我们开启了疫情防控的“郑州速度”,中原人的“硬核”防疫精神及时阻断传播途径。目前,我们离“清零”的目标越来越近。

也许,假期里的老师们正在筹划一场远行;也许,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的同学们正准备开始一趟游学之旅;也许,奔忙工作的家长们正在开展灾后重建。然而,这一切都因为疫情就此停摆。我们被困在家里,我们整日为病毒的传播而惶恐,我们最怕听到的就是楼下传来的救护车的声音。

然而,反过来想一想,就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时刻,依然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们,他们承担着多大的风险?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里,他们又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楚?

目前,大家都进行了数轮核酸检测。我们在检测现场总能看到三种颜色:

热心的红色,那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在烈日下坚守,喊哑了嗓子依然在不知疲倦地维持秩序。他们中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有外卖小哥、有退休的大爷,当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党员。党的关怀以这种红色的形式传递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暖心的蓝色,那是来自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他们坚守岗位,随时准备处理现场的突发情况,随时关注着队伍中的老弱病残,及时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他们用无私的坚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当然,最亮眼的还是那一抹贴心的白色,那是正面与病毒交锋的医护工作者。他们身着白衣,心有锦缎,不分昼夜,不惧溽暑地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他们有的还很年轻,二十出头,就已经用无畏的奉献诠释了青春最美的模样。

这些人,承受着酷热的天气,难道他们不累吗?面对着变异莫测的病毒,难道他们不怕吗?正如曼德拉所说,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为了万家平安,为了满城百姓,他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征服了畏惧。这就是我们的英雄!

老师们,身为传道受业者,我们有责任把灾难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去。“博雅”地育人,育“博雅”的人,不是一句空话。“传道受业”,“传道”为先。灾难中的生命教育、情怀教育、爱国教育都是我们应该大传特传之“道”。我希望大家能在开学之后,将这些精神、这些情感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真正成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雅青年。

同学们,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你们正在见证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座城市所经历的一段历史。黑格尔说过:历史是一堆灰烬,而灰烬深处有余温。我希望你们能够用自己年轻而敏感地心灵去细细体会这座城市、这段历史中的温度;我希望你们能从这些温暖之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勇敢地接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棒;我希望你们在灾难中成长,将人生遭逢的所有困难,都化为修行的道场。

家长朋友们,你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很多人在抗洪和抗疫中,冲在最前线。你们身体力行为孩子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感谢你们在灾难中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人民做出的贡献;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你们给予孩子们心灵最完美的启迪与滋养。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继续携手同行,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祖国的明天,家校共育,风雨同舟!

最后,用蔡锷将军的一句话结束,“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中国青年的未来,有赖你我;中华民族的未来,有赖你我!

谢谢大家!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校长 王保军 2021年8月12日 ”

“这个暑假是不平凡的一个暑假,作为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心中的焦虑、担忧更是每天萦绕在心中!被暴雨和疫情打乱的学习生活,却被我们七中的校领导和老师们安排的井井有条。7月20日暴雨侵袭当天,孩子们在学校被老师保护的全然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直到第二天老师把连夜整理好的地理课件展示给孩子们,从学科视角看暴雨侵袭,到灾难中的生命教育和城市温度,让孩子们感受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就像王保军校长在信中写的: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一个学生家长如是写道,“暴雨中王保军校长不顾个人安危,慷慨施救被洪水冲走的行人;为山东救援团队提供休息场所和贴心服务,真正的为孩子们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郑州七中往届毕业学生,现为七中初中分校树人外国语老师付高丛雪写道:昨天睡前看了央视直播的英仙座流星雨,西北广袤的夜空中繁星点点,留言中大家纷纷许愿,期盼美好,只有在最深沉的夜,我们才能拥有最美丽的星空。今天,看到王校长致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信中说到“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让我们不忘自己的责任,心怀感恩,再多一点点坚持!在艰难的时刻,只要一直走着,就一定能等到漫山遍野的花开。

一位老师留言说:城市多灾,却沉淀出了温度。人民多难,却凝聚了温暖。教育的心,本就是从一段一段的刻骨铭心中剖析出了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把灾难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去。高三地理组的三位老师在暴雨最集中的当天,以最快的速度搜集前线材料,把这场灾难及背后的故事融进课堂,真实感染到学生。正如王保军校长所说,这种在灾难中的生命教育、情怀教育、爱国教育就是我们应该大传特传之“道”。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责任编辑:郑佩敏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