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切换>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河南:中医发展呼唤新突破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尤其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医发展和中医文化频频“出圈”,进入人们视野。

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尤其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医发展和中医文化频频“出圈”,进入人们视野。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如何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记者为此进行了调研采访,很多“老中医”老专家,提出了很多中肯而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建议在中医药工作者中,尽快掀起一个学习医古文,阅读中医经典和原著的热潮

“我仿佛看见,一个睿智的老人缓缓走来,从公元二世纪出发,一直走到现在。经历了一千八百年的沧桑,依然展现着医圣的风采。”近日,“我们该如何拥抱中医药发展的春天研讨会”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举办,全国著名医古文专家及中医药文化专家许敬生教授用自己所创作的诗歌《在仲景像前》,与大家共勉。

“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需要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认识中医药,因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许敬生说,在当今的自然科学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中医学那样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那么紧密。因为中医药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而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不断充实完善。在其发展演进的过程中,时时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而最终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历代中医药名著的问世与重要中医理论的形成,都是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理念与当时人们对疾病发生规律的认识相结合的产物。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许敬生说,我们应当认真地用中医药学这把钥匙,向全世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大门。中医药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是因为它涵盖了人文道德修养、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格物致知的科学层次等多个方面。中医不是一般的“术”,而是大道,不仅是防病治病的大道,更是治国救世的大道,也是修身养性的大道。所以古人说:“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国语?晋语八》)只有具备了大医精诚的精神,才能成为真正的医者。

许敬生教授建议,既然中医药学是个宝库,我们首先应当打开这个宝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那么如何打开中医药学这个宝库呢?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古代文化素养,这就要学好医古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把钥匙,去打开中华文明的伟大宝库,进而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基于此,建议在中医药工作者中,掀起一个学习医古文,阅读中医经典和原著的热潮,普遍提高中医药工作者的古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否则,打开宝库走向世界就是一句空话。

各界应该进一步支持中医古籍,特别是中原(河南)历代医家的著作整理挖掘工作,应该进一步支持河南中医药文化遗迹及中医药老字号的整理研究工作。发掘整理的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这也是提高中医工作者古代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二、突出中医特点,结合临床实际,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增加中医科研课题

“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增加中医科研课题”,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处长李东阳说,中医治未病和健康管理是中医文化的精髓之一,但目前国家和地方配套的政策、科研课题、学术期刊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与西医相比,课题、专业期刊等都少得多,很多中医从业人员因为科研和课题少,在职称评定、学术发展上受到很大的局限。课题方面,西医一家独大的局面还远远没有改变。

中医药科研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结合临床实践,有效才是王道,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发挥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首届全国中医高校教学名师赵文霞说,科学性的创新要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中医药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临床疗效,同时也是科研的目的,只有创新具有相应的临床疗效,才能够继续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在进行研究的时候需要将传统的研究方法同现代研究方法有效的结合,作为中医药研究不仅需要继承传统的研究方法,同时还需要合理地运用现代的技术。

赵文霞说,在临床实践中也切实感受到中西医对肝硬化、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中存在的难点、疑点,具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例如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机制明确、疗效确切,但不能兼顾肝脏的炎症及肝纤维化,且存在部分患者长期乙肝病毒难以转阴的现状。对于肝硬化患者常见的腹水、肠道内毒素易位、肝性脑病、凝血功能下降以及乏力、纳呆、脘腹胀满等症状的改善上,中医药具有确切的疗效和优势。但是这些临床实践的总结,都需要从政策加大引导、总结力度,让更多的中医科研课题推陈出新,不断涌现。

三、中医文化需要现代表达,让世界听懂中医、读懂中医

有人说,中医是让人“糊里糊涂地活着”,西医是让人“明明白白地死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医药需要用目前大数据分析、科学论证对比等世界都能听懂读懂的语言来解释中医药。简单地说,就是“中医文化的现代表达”。

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赵文霞说,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及光学等方法客观地反映出来;另外对脉象及舌象进行中医相关对照和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和机理探讨。这项研究有利于中医四诊实现仪器化、客观化和规范化。

结合方剂药物的研究方面,赵文霞说,包括用西医理论和方法,对传统方剂的作用加以说明。其特点是医药结合,临床与实验结合,单味药物研究与复方研究相结合,从而实现“传统中医的现代表达”,对取得的疗效不再“糊里糊涂”。

四、做好宣传提升认识,让中医文化深入人心,尽快推进张仲景国医大学建设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采访中,很多老专家呼吁,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是中医文化的核心。历代明医,都把医德医风作为从业人员的必修课,是学医者的“第一粒扣子”。

对于主管卫生工作的领导,尤其长期从事西医工作后来走上政府管理工作的领导,许多老专家建议,进行传统文化、中医文化的再学习、再教育非常必要。让医疗卫生管理者进一步深入学习经典,提高认识,着眼长远,大局为重,让管卫生与健康的领导摒弃门户之见,做到真信中医、真懂中医。但是目前很多重要岗位拥有决策权的领导对传统文化学习和认识的不深入,对中医理解远远不到位,对中医甚至是“半信半疑”,导致中医长期处于弱势边缘,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则越建越大、病人越来越多,病也越治越多。

采访中,很多专家说,河南前几年在机构改革中“果断”取消了存在多年中医管理局,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挂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牌子,内设中医处。这样做看似重视,实际上与对河南这个中医药故乡的发展不相适应,建议尽快恢复中医管理局,最好成立中医发展局,出台更多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同时,一些老专家们呼吁要抓住机遇,尽快推进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为中医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据了解,张仲景国医大学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曾是国家教委发布的全国131所高等医药院校中唯一独立设置中医药专科的学校,建立于1985年,以弘扬张仲景学说为办学宗旨,以培养急需的实用型中医专科人材为特色。在短短8年办学历程中,为中医界培养出了数百位名医、名师、专家、教授和数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南阳地区行署将张仲景国医大学并入南阳理工学院成为国医国药系。

呼吁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声音一直没有间断。2018年12月27日,张仲景国医大学恢复重建研讨会在郑州举行,著名国医大师、河南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张磊,著名国医大师、全国人大代表、邓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唐祖宣,以及相关行业的知名人士参会,就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恢复重建提出建议。2020年4月10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培养模式创新,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2021年5月13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南阳市政府副市长阿颖在会上透露,“十四五”阶段,张仲景国医大学即将“上线”。

进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需要尽快振兴,实现新突破。坚持中西医并重,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使中医药真正成为国民维护健康、防病治病中坚力量,同时用现代表达解读中医,让中医走向世界。我们相信,历久弥新的中医药,一定能书写出更加出彩的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篇章,实现中医药在国人健康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丁艳)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郑佩敏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